#消防署
-
彰濱工業區海上光電場火警 經部要求業者強化防護作為
|環境彰濱工業區崙尾區海堤附近一處海上光電場今(6)日清晨發生火警,業者當下斷電滅火,無人員傷亡。這也是台灣第一起海上光電火警事故,已進行電業事故通報。環團則擔心滅火使用的乾粉,會影響到附近濕地生態。
-
看見避難弱勢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警示【獨立特派員】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14點50分左右溢流導致潰壩。這是一場預知的災難,卻還是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蹤。《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光復鄉與鳳林鎮後發現,在每個防災環節都有「避難弱勢」。個人層面包括移工、獨居、不懂國語的原住民長輩,再加上從八月開始就不斷通知狼要來的細胞簡訊,在在降低民眾警覺。制度層面,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災避難流程疏於實戰演練,連避難疏散地圖都不清不楚。這些都是促成悲劇的主因。
-
災區陸續恢復實體上課 教育部長:全力拚重建
|台語新聞馬太鞍溪崩山湖做大水了後,目前猶有5个人揣無著。屏東特搜隊昨昏 (10/12) 佇佛祖街揣著姓林翁仔某怹的轎車,毋過人猶未揣著。另外,初7學校開始恢復上課,教育部長鄭英耀今日 (13) 早起也去到災區,了解校園復原進度,講會和地方合作,協助重建校園。(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花蓮風災立院專案報告 傅崐萁究責撤離計劃
|政治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導致19死5失聯,農業部指出堰塞湖雖穩定溢流,蓄水量約為之前的1.7%,但壩體仍不穩定,將持續監測。今(13)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邀集相關部會,進行專案報告,有民進黨立委質疑這次災難原本應該可以避免,國民黨立委則持續追究,當時疏散計劃為何沒有落實。
-
消防署:光復加里洞遺體確認為64歲蔡男 續搜其餘6名失聯者
|地方花蓮堰塞湖災後第7天,截至今(29)日下午1時,死亡人數增加至18人,尚有6人失聯。消防署指出,今早在光復鄉加里洞河岸旁尋獲的遺體,經鑑識確認為64歲農場員工蔡正夫。包含陽交大退休教授高銘盛等6名失聯者,目前均仍持續搜救中。
-
消防署稱疑村里廣播出問題 溢流前已發簡訊告知撤離
|社會對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難造成多人死傷,相關撤離作為引起部分災民質疑,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政府已經有透過發送細胞簡訊、廣播以及強制撤離作為,仍造成10多人罹難,顯示撤離作為跟實際出現落差,將徹底檢討,並且把相關資料提供給檢調。
-
山友登玉山返程不慎摔傷 空勤順利吊掛送醫無生命危險
|地方有一支19人的登山隊今(6)日清晨攀登玉山主峰,其中一名50歲女山友下山的時候不慎摔倒,多處受傷還有失溫疑慮,南投縣消防局申請空勤直升機前往救援,雖然山上天候不佳還是順利完成吊掛,最後降落消防署訓練中心,由救護車接手把傷者送醫。
-
面對台海危機升溫,台灣社會如何備戰與防衛?【獨立特派員】
|兩岸近期避難包成為熱門話題,美國在台協會也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導,提醒民眾做好防災準備。這些呼籲背後,反映的就是社會韌性的重要。在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各縣市配合漢光演習同步展開城鎮韌性演習。台灣的未來不僅需要強健的軍事力量,更需要全民的參與與自覺,唯有整個社會一起動員、提前準備,台灣才能穩健守護自身的和平與安全。
-
面對台海危機升溫,台灣社會如何備戰與防衛?【獨立特派員】
|兩岸近期避難包成為熱門話題,美國在台協會也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導,提醒民眾做好防災準備。這些呼籲背後,反映的就是社會韌性的重要。在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各縣市配合漢光演習同步展開城鎮韌性演習。台灣的未來不僅需要強健的軍事力量,更需要全民的參與與自覺,唯有整個社會一起動員、提前準備,台灣才能穩健守護自身的和平與安全。
-
每年入夏溺水頻傳 為何連年200起死亡事故不減?
|生活台灣每年約有400人發生意外溺水事故,其中約半數不幸死亡,主因多為不慎失足、戲水意外與釣魚時落水。 但台灣推行游泳教育已逾25年,是否防溺教學成效有限?水域安全專家表示,台灣課程以泳姿技巧為主,缺乏開放水域應變與防溺訓練,是無法有效防溺的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