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
不滿總理經濟政策、立場親中俄 斯洛伐克16城市萬名民眾示威
|全球斯洛伐克全國包括首都在內的16個城市,有近2萬民眾示威,抗議總理費科的經濟政策和親中、親俄立場。因為他多次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會面,還參加中國的93閱兵。抗議民眾表示,費科的作為已經偏離歐洲的外交政策,而且他們還得為費科的決定付出代價。
-
路透民調:川普支持率42% 經濟表現滿意度下滑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之後的言行和政策、評價經常呈現兩極。根據路透社這週的最新民調,受訪者對他的支持率有42%,但是不支持率高達56%;這兩個數字比起前一次調查各自上升了2%,不滿意川普的民眾顯然比較多。而如果細分各個議題的表現,打擊犯罪和非法移民得到較高的評價,相對的,在經濟和家庭生活成本方面,只有3成多的美國人表示滿意。
-
印總理莫迪訪日會石破茂 日允未來10年投資印2兆台幣
|全球印度總理莫迪今(29)日飛往東京和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隨後他還要前往中國天津,會見習近平、蒲亭等多國亞洲領袖。而美國對印度的50%關稅本週生效,外界解讀,莫迪的東亞行有拉攏各方,在美國以外另尋出路的意涵。
-
南韓總統李在明訪美前先訪日 打破60年來慣例
|全球南韓總統李在明首度外交出訪,罕見選擇先到東京,而不是華府,打破了60年來的慣例。他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會談後,發表了聯合聲明 ,表示將在AI和貿易領域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加強合作,但顯然兩人打破敵意握手言歡的氛圍,更令外界眼睛一亮。而韓日兩國之所以走向破冰,跟目前國際秩序動盪、川普反覆無常以及地緣政治的考量有關。因為北韓和俄羅斯深化軍事合作,正在改變朝鮮半島的安全格局;而中國機艦擾台越來越頻繁,也升高台灣有事的風險。但這是否代表李在明的親中立場有所鬆動,接下來的訪美行程會不會觸及這個議題,備受各界關注。
-
稱最快下週川蒲會 白宮:不排除美俄烏會談可能
|全球美國白宮一名官員表示,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最快下週,跟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面對面會晤。川普稍早才表示,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剛跟蒲亭在克里米林宮,針對結束烏克蘭戰爭進行一場非常富有成效的會晤。
-
美提名瓦爾茲任UN大使 重申一中政策挺台參與國際
|全球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核心幕僚瓦爾茲(Mike Waltz)5月被任命為駐聯合國大使後,在15日出席參議院的提名聽證會。當被問到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空間,瓦爾茲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
美公布第3波關稅名單 8月起對加拿大開徵35%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布新一波關稅名單,將對加拿大口商品課徵35%關稅,如果採取報復行動,關稅還會加碼。川普還說其他還沒談妥貿易協議的國家,將面臨15%到20%的關稅。關稅陰霾下,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協加三會議,就聚焦在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單邊主義」的威脅。
-
中東12日戰爭落幕 美以伊三方皆稱勝利
|全球中東12日戰爭結束,美國﹑以色列和伊朗都各自表述勝利。這場突襲讓納坦雅胡政府再次成功凝聚向心力,化解改選危機。至於軍事、核子研發都遭遇重創的伊朗則是展開全國性的內部大清洗,逮捕了700人和處決6人。
-
李在明高票當選南韓總統 台海立場引關注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揭曉,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高票勝出。但南韓政治與社會的高度分裂與政治板塊的對峙,未來該如何穩定政局、弭平對立,還有外交政策又要如何拿捏?連線常駐首爾的公視國際記者楊虔豪,來聽聽他的現場觀察。
-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學者估對台將回復文在寅模式
|全球南韓第21屆總統由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當選,他在競選期間被批評親中,也曾對韓美同盟抱持較懷疑態度,更多次表態韓國應和台海衝突保持距離,未來外交走向引發關注。學者認為,李在明對台態度將回歸到文在寅時期模式,互動謹慎且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