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災民重建的漫長考驗【獨立特派員】
|環境花蓮馬太鞍溪潰壩釀成嚴重水患,災後超過半個月,地方重建仍陷混亂。從自救會組織、安置爭議到學校兼作避難所,災民的努力與政府的應變落差,暴露出基層災防體系的斷層與資訊不透明。當臨時收容逐漸結束,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如何在重建過程中兼顧生計、文化與社區韌性,考驗政府整合能力,也考驗社會對災後長期支持的耐心。
-
災區陸續恢復實體上課 教育部長:全力拚重建
|馬太鞍溪崩山湖做大水了後,目前猶有5个人揣無著。屏東特搜隊昨昏 (10/12) 佇佛祖街揣著姓林翁仔某怹的轎車,毋過人猶未揣著。另外,初7學校開始恢復上課,教育部長鄭英耀今日 (13) 早起也去到災區,了解校園復原進度,講會和地方合作,協助重建校園。(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黃金葛」下毒報復男同學騷擾 台中地院判女童賠6萬
|生活台中市一所國小2023年時,發生4名女學童將有毒黃金葛汁液摻進男同學水壺,造成男童嘔吐、腹瀉病就醫,男童家長事後對女童提告求償,日前台中地院判賠6萬1800元。不過,監察院另調查發現,遭下毒男學童事先曾對女同學有拉頭髮、評論身材等騷擾行為,向老師反映未果才下毒報復,為此也糾正學校等教育單位。
-
流感病毒變異疫情升溫 北市校園個案上週破2千人
|生活流感疫情有持續升溫趨勢,台北市政府統計,上週校園通報流感個案突破2千人次,創下2023年以來單週最高紀錄,在中秋連續假期過後,疫情可能再升溫,符合接種疫苗資格的民眾,可以儘速前往施打。有醫師指出,觀察今(2025)年流感病毒有變異趨勢,有病人在3個月內就得到2次流感。
-
光復鄉家戶清淤已全數完成 救災重心轉道路、校園清掃
|地方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有新進度,家戶清淤已經在中午前全面完成,接下來重心會放在道路清淤、垃圾以及校園清理,希望讓學生提早復課。至於清出來的土方,目前救災期間先以堆置為主,後續將依照性質再利用,包括像是水泥業、農地改良、窪地填土等方向。
-
「行動教室」取代傳統學習 澳洲助中輟生重返校園
|全球澳洲維多利亞校園出現創新作法,為了吸引中輟生重返校園,當地一所替代教育機構推出「行動教室」計畫,為厭學或中輟生打造非傳統教室,吸引許多學生重返校園。教育專家指出,長期缺課可能造成心理與健康危機,政府需加強支持措施。
-
屏科大新生校內騎機車 自撞分隔島送醫不治
|社會昨(1)日下午一名18歲邱姓大一學生,在屏東科大校區孟祥體育館前,騎車撞上路旁燈桿當場昏迷,學校緊急通報119,將人送醫後還是回天乏術。由於屏科大校區寬廣,開放學生騎機車,但學生車禍事故也頻傳,今(2025)年4月,校外周邊道路有騎車學生擦撞迴轉轎車死亡;2年前在體育館前也有學生自摔喪命。
-
校園A型流感提前升溫 台中通報確診已396人
|生活開學不到1個月,校園爆發A型流感,台中市截止昨(29)日為止通報確診有396人,中央與地方衛生單位都證實有升溫趨勢,且比往年提早,推測與免疫負債有關。公費流感疫苗明日開打,衛生單位呼籲高風險族群要及早施打。
-
教師赴教育部抗議 籲停止無差別受理校園投訴
|文教科技今(28)日是教師節,全教總在教師節前1週與1萬1千多名教師所做的調查,有將近9成7都要求立即停止無差別受理的校園投訴機制。今日也有老師們自發性從網路號召,到教育部前抗議陳情。
-
學童上學常人車爭道 宜蘭凱旋國小爭取通學廊道
|地方宜蘭市凱旋國小位於縣政特區,校旁的縣政三街緊鄰住宅,路幅狹小沒有行人專用道,加上路邊違停眾多,學生上下學常常是走在道路上,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學校向國土署爭取到2000萬元經費,在周邊施設450公尺長的通學廊道,連接一座交通安全教育廣場,讓通學廊道兼顧安全和教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