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
-
興達電廠燃煤機停機仍買煤 3年煤倉自燃255次
|生活位於高雄的興達發電廠燃煤機停機後轉為備用機組,而最新的審計部報告卻點出台電去(2024)年10月仍買9.47萬公噸煤炭,且從2022年到去年3年累煤倉自燃達255次,因此被民代批評市府毫不知情、相當離譜,也擔心工安問題。對此環保局說,煤倉自燃範圍有限,而且侷限在倉內,沒有造成大量空污,針對空污防制會不定期稽查。
-
非核後7成用電靠火力 當低碳成為全球供應鏈門檻 台灣能源下一步?
|環境5月17日台灣停止使用核電,之後我們的電力都從哪來?根據台電5月中旬的資料統計,最後的3%核電停止後,火力發電占76%,但排碳量高,也有空污;第二名是再生能源19%,也是成本最貴的,這樣的發電比例,適合嗎?台灣能源的下一步怎麼走?
-
麥寮燃煤電廠轉型天然氣 6/20辦施工前說明會
|地方雲林縣麥寮六輕工業區麥寮汽電公司,規畫燃煤電廠轉型成天然氣,將興建第6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但從前(2023)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後就無進展。近期麥寮汽電公告,將在20日舉行施工前公開說明會。對此有麥寮鄉代表示還是會擔心安全問題,希望能做好相關因應措施。而鄉公所則期待藉由六接開發,能增加更多就業機會,讓麥寮持續發展。
-
立院通過「2028無煤中火」 為何台電認定不可行?原本如何規劃減煤?
|產經立法院日前通過「2028無煤中火」提案,但台電回應,原本規劃2034年達成無煤目標,若提前至2028年可能會癱瘓電力系統。為什麼立院要提案推動2028年中火無煤?台電為何認定此一目標不可行?台灣目前減煤進度如何?「核電歸零」後,全台電廠發電量占比出現什麼變化?
-
去年總碳排較基準年減4.48% 能源部門排放量最高
|環境環境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出國內2023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相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48%,不過這其中能源部門的排放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但相對於基準年則是上升1.1%。近期因核電退場導致火力全開,是否導致碳排增加?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備用機組使用時間有限制,碳排不至於增加。
-
核電歸零首日燃煤、燃氣佔7成 民團憂空污及缺電惡化
|生活台電核三廠2號機昨(17)晚停機除役,代表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不過有民間團體指出,昨晚燃煤與燃氣機組幾乎是火力全開,空氣污染恐怕更嚴重,也擔憂有缺電問題。對此台電強調,核電除役後絕對不會增加空污;至於供電部分,未來會有大潭電廠、以及興達電廠陸續上線,沒有缺電問題。
-
中火二期環評通過爭議延燒 地方批未實際減煤、中央稱可減碳
|地方台電推動改建台中火力發電廠,第二期規劃新設4部燃氣機組,拆除2座燃煤機組,留下6座作為緊急備援,全案日前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台中市長盧秀燕重砲批評環境部沒有提出實際減煤,變成污染打手、應該降格。今(1)日環境部與經濟部都說明,燃氣機組啟用就會大大減煤,市長應該很清楚,中央地方持續隔空交火。
-
SRF發電替代燃煤引空污疑慮 環境部:年底發布法規嚴管
|環境政府大力推動SRF固體再生燃料發電,但可能引發空污疑慮。環境部耗時3個月,針對全國48家SRF製造廠以及18家使用廠進行總體檢,顯示台灣SRF品質管制標準比歐盟嚴格。但立委指出,空污排放相對寬鬆。對此,環境部回應,現有的行政指導將提升成法律位階,預計年底發布相關法規,修法加嚴管制。
-
政院推綠能燃氣雙軌佈局 卓榮泰:新核能技術暫不考量
|生活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9)日赴立法院進行「能源配比及電價政策」專案報告,表示政府將以多元綠能與燃氣發電作為主要供電來源,即使在核三廠2號機退役、發展AI產業的狀況下供電方面仍然無虞。對於是否採用新型核電技術,卓榮泰重申需考慮技術、安全性及社會共識。
-
福島核災歷歷在目卻不得不重啟 日本第一大核電廠全面強化防災
|全球福島核災事件後,日本曾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目前只有9座正常運轉,核能發電占比不到10%,發電結構的碳排量,名列7大工業國之首。另一方面,晶片製造和AI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不斷增長,重啟核電成為日本不得不然的選擇。坐落在新潟縣,全球規模第一大的,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就針對安全與防災進行了全面的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