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
-
COP30首週議程結束 專家:原民土地權利有初步共識
|全球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今(2025)年在巴西貝倫舉行,第1週議程結束,目前尚未見具體減碳進展。不過有專家指出,啟動「熱帶森林永續基金」、加強原住民土地權利有初步成果。而會場外仍然抗議不斷,有社運人士呼籲,對排碳高的私人飛機、豪華班機課徵奢侈稅,也有亞馬遜原住民封鎖會場大門,訴求停止在雨林的開發行為。
-
丹麥發展新綠能 電子甲醇供航運燃料
|全球在全球加速減碳並尋找替代燃料的趨勢下,北歐丹麥南部小鎮卡索坐落著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甲醇工廠,利用再生能源、水與二氧化碳生產可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甲醇的綠色替代品。同時在腓特烈西亞,歐洲少數的低碳氫能廠也已經啟用,它是透過太陽能與風能製造氫氣,持續推動清潔能源發展。
-
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出爐 化石燃料排碳量將創新高
|環境全球碳計畫研究團在13日發布了今(2025)年的《全球碳預算報告》,內容指出,2025年的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預計會達到歷史新高。報告中也提出警告,依照今年排放量推算全球剩下的碳預算,大約4年就會用完,已經無法讓全球升溫程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
巴黎協定1.5℃目標守不住 學者:台灣減碳也有執行面的落差
|環境2025年全球碳預算報告13日發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估較去年增1.1%,巴黎協定1.5°C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台灣距2030年減碳28%目標也有落差,政府雖訂定新的減碳貢獻,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量未如預期,執行上可能有落差。
-
COP30巴西貝倫登場 各國同意設立熱帶森林永續基金
|全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10日將在巴西舉行。2025年也是巴黎協定訂定的第10週年,聯合國秘書展古提瑞斯(Antonio Guterres)強調,世界各國沒有履行當時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內的承諾,是道德失敗跟致命疏忽。我外交部循例協助環境部組團,和國內的NGO團隊共同前往與會。
-
COP30氣候峰會巴西登場 美不派官方代表出席
|全球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10日將在巴西的貝倫召開。12日的會議預估將討論,包括積極減碳目標、補足氣候金融缺口等4大重點。而今(2025)年也是制定《巴黎氣候協定》後的第10年,如何減緩全球升溫的速度,也將成為這屆討論重點,不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因為再次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預計不會派任何官方代表參加。
-
航運減碳新解方 芬蘭碳中和客貨渡輪啟航
|全球全球近9成貨物仰賴海運運輸,而航運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大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至3%。有芬蘭業者打造出大型的碳中和客貨渡輪,就是採用鋰電池與生質燃料混合動力,這艘客貨渡輪所行駛的航線被稱為「綠色航運走廊」,期盼為碳中和航運立下示範標竿。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燃煤 歐美化石燃料依賴反增
|全球全球電力需求不斷上升,不過根據能源智庫Ember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總量增幅超過全球電力需求的增長,再生能源合計的發電量也首次超過燃煤發電,專家表示,這意味綠能已經能支撐新增的電力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引領這波綠能成長、歐美國家卻比以往更依賴化石燃料。
-
日海上建浮動式發電廠 盼2040年風電達4%至8%
|全球日本正在長崎外海的五島群島附近,興建一座浮動式發電廠。這些風機沒有固定在海床上,而是在海面上載浮載沉。這是日本政府打算在2040年以前,讓風力發電達到4%至8%的努力。不過專家警告,這個目標可能野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