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
-
觀光人數倍增致南極融雪加速 科研活動也加重汙染
|全球地球暖化加速南極融冰,觀光與科研活動則又讓情況雪上加霜,20年之間南極觀光人數從2萬暴增至12萬,船舶燃燒化石燃料與科研設施加重污染。研究顯示,南極土壤重金屬微粒比40年前高出10倍,一名觀光客就可能造成百噸積雪融化,學者呼籲加速再生能源轉型,減緩人類衝擊。
-
太陽能飛機爬升9521公尺 瑞士飛行員刷新紀錄
|全球瑞士飛行員日前駕駛太陽能動力飛機,挑戰1萬公尺高空,也就是商用客機的飛行高度。雖然最後只爬升到9521公尺,但仍然創下太陽能飛機的高度紀錄,寫下里程碑。
-
北歐高溫破紀錄 葡萄延長產季釀酒業逆勢成長
|全球北歐熱到破紀錄,今(2025)年7月下旬芬蘭、瑞典、挪威連續多日飆破攝氏30度,熱浪比平均高出整整2度,也衝擊了醫療、生態與原住民生活。不過,也有極少數產業受惠於高溫氣候,在酷熱乾旱傷害南歐、美國加州等傳統葡萄酒產地的同時,暖化卻讓北歐的栽種季延長,讓葡萄酒產業商機崛起。
-
UN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 各國分歧點多仍無進展
|全球聯合國要制定出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第2部分談判持續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根據法新社報導,目前還看不到進度、分歧點仍多,環保團體也在談判會場外模擬漏油事件,抗議化石燃料產業將短期的利潤,置於全球減少塑膠污染的公共利益之上。
-
研究:全球塑膠污染量已達80億噸 回收比例不到10%
|全球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塑膠產量自1950年以來已成長200倍,而目前全球塑膠污染量已高達80億噸,但真正被回收的塑膠量卻不到10%。報告中也提到,塑膠可能會對嬰幼兒造成嚴重影響,並增加流產、早產、死胎和出生缺陷風險。
-
全球新增發電量7成來自綠電 聯合國:成本已比化石燃料低
|全球聯合國近期公布2份有關再生能源的最新報告,其中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增加的發電量中,有超過7成來自風力、太陽能及其他綠色能源。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去(2024)年全球最便宜的3種電力來源均由再生能源包辦,且風力發電成本甚至可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還低53%。
-
用海藻、玉米澱粉製衣 設計師打造永續環保時尚
|全球快時尚服飾受人詬病已經多年,特別是服飾中的化學物質,引發對皮膚健康的疑慮。美國有藝術家設計師,特別利用海藻和玉米澱粉,製作出能夠做成服飾的生物塑膠,而這些材料的製作,甚至不需要走出家門,只需要在家中廚房就能完成。
-
每年可在深海儲存6500萬噸碳 南冰洋浮游生物成減緩暖化要角
|環境海洋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的重要功能,其中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就佔了全球海洋的40%。最新研究發現,生活在南冰洋的橈足類浮游生物,會在深海中燃燒體內儲存脂肪以度過冬天,每年可藉此將6500萬噸碳運送到至少500公尺深的海中儲存,是南冰洋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
-
研究:碳預算3年內耗盡 恐難實現《巴黎氣候協定》
|全球歐洲熱浪來襲,英國倫敦週末的最高溫預估高達32℃。因為氣候變遷全球各地都受到影響,而根據科學家在期刊上的報告顯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因此地球的碳預算將在未來3年內耗盡,而這使得《巴黎氣候協定》要把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1.5℃內的希望變得渺茫。
-
九成原料來自廢棄物 英研發環保磚減少碳足跡
|全球建築工地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在新創科技的研發下,這些廢棄物有了新用途。英國蘇格蘭科技公司和大學合作研製出環保磚,9成的原料來自於建築廢料,製程不依賴化石燃料,而且廠房就位在愛丁堡的廢棄物回收中心附近,可以減少運輸碳足跡,預估碳排量只有傳統燒製土磚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