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
-
北市高溫逾38°C 醫師提醒水分不足易熱傷害
|生活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高溫炎熱,今(21)日最高溫出現在台北市信義測站,下午1時30分測得38.8度高溫,內湖測站也有38.1度,而醫師則警告,在高溫環境中,民眾若水分攝取不足,很可能導致熱傷害,尤其是熱中暑可能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澳洲東西岸珊瑚首度同時白化 科學家:海水未如常降溫
|環境由於海水升溫,澳洲近期首次出現東西岸珊瑚礁同時白化的現象,科學家指出,這是第4次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的其中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80%的珊瑚受影響。澳洲西岸寧格魯礁的遊客表示,自己像在屍體上浮潛。明德魯基金會研究科學家則示警,當地海水原本應從4月開始降溫,今(2025)年卻沒有如常下降,擔心未來將持續升溫。
-
8縣市熱傷害風險時數增52天 環團籲積極減碳勿偷走孩子童年
|環境除了高齡族群的健康需要關注,兒童的成長環境也正面臨另一種挑戰。夏天越來越熱,綠色和平指出,過去40年間,8個主要縣市的夏季平均「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也代表小朋友適合外出活動的時間縮短,對此有職能治療師表示,可能對孩子發展會有負面影響,所以民間團體也呼籲,打造更降溫的遊戲空間。
-
日規定企業須有防中暑措施 戶外工人穿「空調外套」降溫
|全球根據日本政府最新規定,事業單位從6月開始必須落實預防中暑對策相關措施。像是最大的房屋出租業者之一「大東建託」,因為有大量的戶外施工現場,在氣溫持續飆高的環境下,資方除了設置工地溫度即時監控,也準備大量的降溫夾克或背心,給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工人使用。
-
台北數日逾36°C高溫 市府出動灑水車降溫
|生活台北市連續好幾天氣溫超過36°C,氣象署發布橙色警戒燈號,今(2025)年夏天首度啟動熱浪預警機制,北市啟動應變措施,像是環保局出動灑水車執行路面降溫,希望達成體感減少2°C的目標。另外,包含北市740個路口紅綠燈,平均縮短紅燈21秒,讓機車族、行人減少等候時間。
-
環境部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 盼跨界合作應變高溫挑戰
|環境近年來極端高溫越來越頻繁,由環境部所發起的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今(3)日宣布正式成立,結合中央、地方、民間和企業,希望統整全台共通性的高溫指標,並且建立高溫應變啟動機制,讓台灣更有彈性應對未來高溫的挑戰。
-
台北今測得17.3°C低溫 高雄內門高溫卻達36°C
|生活本週兩波鋒面接力影響,天氣變化快速。氣象專家提醒,週四(29日)將是近期天氣較不穩定的1天,全台都要留意對流移入時的劇烈天氣,嚴防大雨,甚至豪雨。今(26)日受東北季風和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中部以北及東部有感降溫,台北站上午測得17.3°C低溫;南部雖較前幾天稍有降溫,但下午高雄內門測得36°C高溫,也跟北部呈現兩樣情。
-
預售屋買氣降溫房價將鬆動? 專家:Q2市況成關鍵
|產經台灣預售屋市場受去(2024)年央行打房等因素影響,買氣持續降溫,據業者統計,六都跟新竹縣市今年4月預售屋平均銷售率僅45.5%,台南38.3%為全台交易最冷區,全台1、2月預售揭露戶數僅有7千多戶。儘管各地買氣低迷,但房價卻因成本等問題而不見鬆動,專家認為,今年第2季的市況將影響下半年建商降價意願。
-
美中關稅談判將於瑞士登場 貝森特:首要目標是降溫局勢
|全球美中即將在瑞士日內瓦就關稅貿易問題展開談判,局勢降溫是首要任務。而川普(Donald Trump)預告稍晚將公布重大貿易協議,外界認為對象很可能是英國。有鑑於關稅造成通膨風險升高,經濟前景難料,美國聯準會再次維持利息按兵不動。
-
今白天最高溫達30℃ 晚間鋒面接近各地降溫
|生活昨(2)日228連假收假日,但金門卻受到濃霧影響,海空交通大亂,包括小三通和金門飛往本島的班機都停航或延遲,金門機場預計今日早上7時開放現場候補。而這個禮拜開始天氣變化劇烈,今日白天最高溫可以來到30℃,但從晚上開始,中部以北和宜蘭都會變得濕濕冷冷,各地氣溫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