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
-
日舉行二戰結束80年追悼儀式 首相石破茂:反省牢記歷史教訓
|全球今日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也是二戰結束的重大日子。日本上午在東京舉行追悼儀式,天皇夫婦、日本首相石破茂都出席追悼儀式,石破茂強調日本要牢記歷史教訓並反省。包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等人,則相繼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今日也是南韓的光復節,總統李在明向日本喊話,應該正視歷史。
-
日本爆「令和米亂」 專家:昔日減產政策是核心問題
|全球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日本5公斤白米的平均售價,短短一年的時間,從2500日圓飆漲到超過4000日圓,「令和米亂」成了日本政壇的熱門議題。而這場糧食危機的原因,除了氣候異常、供需失衡、生產成本大增之外;實施了近半個世紀的「減產政策」、人口老化、務農人數不足、以及掌控全國9成以上稻米的「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與自民黨綿密的利益共生關係,也都是「米亂」的結構性問題。
-
中國控菲船非法闖主權海域 菲反指船員生命受威脅
|全球中國跟菲律賓21日再次發生海上衝突,中國指控菲律賓船隻在南沙群島非法闖入中國主權海域,還非法登上鐵線礁活動,因此採舉管控措施。菲律賓則公布當時影片,指控中國海警船對菲國漁船發射水砲,還撞擊菲國船隻,造成1名船員生命受到威脅。
-
日農水大臣江藤拓因失言請辭 石破茂宣布小泉進次郎接任
|全球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因為回應日本米荒的不當發言,21日向日本首相石破茂請辭獲准。下午石破茂宣布,將由眾議員小泉進次郎接任農林水產大臣。日媒分析,石破茂希望借重小泉進次郎過去曾經入閣、擔任過農政相關工作的經驗,上任盡快平抑米價。
-
蘇澳三仙礁列保育區盼恢復生態 引部分釣客及娛樂漁船業者不滿
|環境宜蘭蘇澳港口外的三仙礁,平時吸引不少釣客搭船前往當地海釣及磯釣,但當地礁石因為這些行為佈滿釣具和魚網,縣政府為恢復當地魚礁生態,將三仙礁及周邊海域公告為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禁止採捕任何水產動植物,卻引發部分釣客及娛樂漁船業者不滿。
-
四接是什麼?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四接填海方案變遷及爭議【我們的島】
|環境台電計畫將原定除役的基隆協和燃油發電廠,更新改建為燃氣發電廠,為了接收氣源,在鄰近電廠的外木山海域,填海造陸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也就是俗稱的四接,這項計畫對當地海洋生態、港埠安全、航運以及環評程序等,引發哪些爭議...
-
高科大使用簡體字考卷引議 校方:建議正體中文但尊重教師
|文教科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水產養殖系其中一堂課,考試出現簡體考卷,讓學生很傻眼,將考卷放上網路,接著又有學生貼出應用英文系的翻譯教材也是簡體字,還有化材系老師名片直接印上中國台灣省,在網路引發熱議。對此,高科大表示,教育部目前沒有針對大學出題限定語言版本,會尊重老師的課程規劃跟言論自由,但會建議以正體中文為主。
-
中國與日本達成10項共識 對日海產禁令有望明年解除
|全球正在北京訪問的日本外相岩屋毅,先後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和國務院總理,兩國達成10項共識,並且進一步討論解除中國對日本水產品的禁令,時間最快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而在推動中日關係回溫的同時,岩屋毅也對中國的軍事活動表達關切,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非常重要。
-
漁電大浪來襲|漁與電如何共生?【我們的島】
|環境光電和養殖疊加在同一塊土地上,希望能共生共榮,但如何共生是個問題。為尋求共生,政府部門建立了試驗基地,漁民也主動出擊,要求業者建立符合養殖需求的案場。有好的規劃,漁電才能共生,但好的案例又在哪裡?
-
賴清德提能源轉型確保供電 經部:首次地熱探勘月底前進行
|政治總統賴清德首次國慶演說提到,會持續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確保電力穩定供應,而在第2次能源轉型政策中,包含風電、光電,還有地熱、海洋能和氫能。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目前地熱會從10個地點中選4個開始探勘,10月底前會有第一個4000公尺的深層探勘,如果成功就能快速複製到其他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