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
-
台大醫院首創B肝世代研究 刊登至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生活國內流行病學又有重大突破。台大醫院和中研院合作全球首創B肝世代研究,長期追蹤21年資料發現,慢性B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在不同疾病階段肝癌風險的評估和治療,都提供全新數據,而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已被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
鄭麗文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 綠委批濫用為反罷免
|政治「黨外在野大聯盟」今(11)日舉行成立大會,希望集結在野力量監督制衡。發起人前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強調,不是為了大罷免成立,而是希望以黨外精神守護民主防線。民進黨立委則批評濫用黨外名詞,質疑是在為大罷免添加柴火。
-
世衛大會將登場台灣仍未獲邀 陳建仁將於場外論壇談健保經驗
|社福人權2025年世界衛生大會(WHA),19日即將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台灣至今仍未獲邀請。不過民間團體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WHA場外舉行多場論壇,前副總統陳建仁也將在論壇分享台灣健保30年的成果,並藉此推動台灣醫療外交與觀光結合,希望促成亞州第一個郵輪健檢旅遊。
-
陳澄波小行星臨時編號尾數228 文化部長:保佑台灣走更遠
|文教科技全球首顆以台灣美術先驅、228受難者命名的「陳澄波」小行星,傳為佳話。台灣博物館今(21)日特別推出這顆小行星的微型展,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特別提到,小行星的臨時編號尾數正好是「228」,也希望小行星保佑台灣,一路走到更好的地方。
-
賴17項國安措施、境外敵對勢力主張 引起關注
|總統賴清德反制中共威脅,共中共當作境外敵對勢力,提出17項國安措施、恢復軍審,引發各界關注。今仔日(3/26)有75位學者做伙提出聲明,講台灣的言論自由遭受壓縮,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降臨台灣,呼籲賴政府趕緊踏擋。(此則新聞標題、內文為臺語文。)
-
和平島諸聖教堂遺址解說中心 盼保存西班牙殖民時期文物
|地方位在基隆和平島,西班牙殖民時期的諸聖教堂遺址,是台灣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遺跡,基隆市府和文化部協力將設立解說中心,今(27)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希望保存重要文物,並且紀錄大航海時代等的歷史文化。
-
國內肺癌專家將籌組策略聯盟 盼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三分之一
|生活肺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第1位,也是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王」。國內肺癌專家也是中研院院士楊泮池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與國內10位肺癌防治專家籌組策略聯盟,透過強化篩檢、導入AI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等3大方向,希望2030年達到癌症死亡率降三分之一的目標。
-
研討會紀念金庸百歲冥誕 小說結合MR體驗數位江湖
|文教科技武俠小說泰斗「金庸」2018年辭世,但他所締造的武俠江湖、文本王朝、影像世界,仍有深遠影響。今(2024)年正值金庸100歲誕辰,今(30)日起連3天,在國家圖書館有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數十位海內外講者進行交流,以多元方式閱讀金庸。
-
傳陳建仁任APEC代表遭中施壓 擬改派宏碁創辦人施振榮
|全球202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在秘魯舉行,針對經濟領袖會議的總統特使人選,外傳總統賴清德原本希望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代表前往,不過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未獲秘魯同意,因此改派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總統府則回應,人選還在討論中,有確定會正式對外公布。
-
總統賴清德出席中研院院士會議 禮遇院士首取消安檢
|文教科技疫情過後,第35次中研院院士會議今(1)日起一連4日實體舉行,並將選出新科院士。總統賴清德出席開幕式,感謝中研院在淨零碳排、生成式AI等領域研究,強調中研院的進步代表台灣的進步。而且今(2024)年開幕式,有別於過往總統出席的嚴謹安檢程序,今年特別禮遇院士,首度取消安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