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
台灣遭氣候績效指標列「非常差」等級 環境部:評比標準有爭議
|環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18日公布最新評比,台灣名次雖較去(2024)年前進1名為第59名,但在全球63國之中仍屬「非常差」後段班。對此環境部回應,CCPI以「人均」數據做為評比標準具有爭議,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自2007年起即逐步下降,該評比結果不合理也不具代表性。在本次評比中,同屬「非常差」等級的還有日本、南韓與澳洲等國。
-
美國會報告揭中侵台3潛在時間 稱台灣國防發展仍具不確定性
|全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18日發布年度報告,除點出2027年、2035年與2049年是中共可能侵台的3個潛在時間點外,也示警中共對台施壓行動升級速度驚人,但台灣國防現代化發展仍有不確定性。不過該報告也強調,台灣的經濟表現,將有助全球降低依賴中國供應鏈,並建議美國國會,應評估美國履行《台灣關係法》的能力。
-
「Baby Shark」破160億次點閱 創作公司在南韓掛牌上市
|全球這個虛構角色跟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了關係,而且它的主題曲超洗腦,就是「Baby Shark」。帶著全球點閱率超過160億次的實力,創作公司碰碰狐今(18)日在南韓掛牌上市,首日股價一度飆漲62%,受到投資人熱烈追捧。
-
歐美減少對開發中國家援助 研究估將釀2260萬人死亡
|全球國際研究顯示,美國與歐洲各國2024來減少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將衝擊其衛生、教育等層面,還可能導致全球死亡人數增加。研究預測,截至2030年,全球死亡人數將增加至2260萬人,其中540萬人是5歲以下孩童。
-
台灣全球健康論壇13國與會 石崇良:健保改革參考他國經驗
|社福人權衛福部與外交部共同主辦的「2025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共邀請13國、25位衛生部長等官員參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上午出席活動時強調,健保改革迫在眉睫,會參考其他國家經驗,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目前沒有時程表。
-
一週大事/芬普尼蛋流入市面 日本中國關係緊張(2025.11.10-11.16)
|生活《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芬普尼蛋流入市面、普發1萬入帳、蘇澳淹水、光電3法三讀、中國揚言抓捕沈伯洋、日本中國關係緊張、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展開、美國政府史上最長關門結束。
-
COP30首週議程結束 專家:原民土地權利有初步共識
|全球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今(2025)年在巴西貝倫舉行,第1週議程結束,目前尚未見具體減碳進展。不過有專家指出,啟動「熱帶森林永續基金」、加強原住民土地權利有初步成果。而會場外仍然抗議不斷,有社運人士呼籲,對排碳高的私人飛機、豪華班機課徵奢侈稅,也有亞馬遜原住民封鎖會場大門,訴求停止在雨林的開發行為。
-
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出爐 化石燃料排碳量將創新高
|環境全球碳計畫研究團在13日發布了今(2025)年的《全球碳預算報告》,內容指出,2025年的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預計會達到歷史新高。報告中也提出警告,依照今年排放量推算全球剩下的碳預算,大約4年就會用完,已經無法讓全球升溫程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
巴黎協定1.5℃目標守不住 學者:台灣減碳也有執行面的落差
|環境2025年全球碳預算報告13日發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估較去年增1.1%,巴黎協定1.5°C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台灣距2030年減碳28%目標也有落差,政府雖訂定新的減碳貢獻,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量未如預期,執行上可能有落差。
-
研究:全球碳排較去年增1.1% 「控制升溫1.5°C幾乎不可能」
|環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正在巴西貝倫舉行,全球碳計畫研究團隊發布《2025全球碳預算報告》,今(2025)年的碳排放將比去年增加1.1%,全球離守住世紀末升溫1.5℃的碳預算只剩4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