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
-
羅馬「孔蒂塔樓」崩塌 1工人牢12點鐘重傷死亡
|意大利羅馬一个中世紀的古蹟「孔蒂塔樓」傳出倒去的意外,斯當時有5个工人佇內底咧作業,4人有成功走出來,毋過其中有1人牢佇內底,12點鐘了後才予人救出來,煞因為傷勢傷重,救無轉來。(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羅馬古蹟孔蒂塔樓維修中倒塌 1名工人受困12小時傷重不治
|全球義大利羅馬在3日發生一起重大工安意外。靠近羅馬競技場的中世紀古蹟孔蒂塔樓(Torre dei Conti)傳出倒塌,當時5名工人在塔內作業,倒塌當下4名工人安全撤離,最後1名工人在受困長達12小時後被救出,但卻因為傷勢過重而不治。救援期間塔樓也再度坍塌,場面相當驚險。
-
澎湖石滬技藝瀕臨失傳 青年返鄉替古老漁法注入新生命
|地方全世界約有95%的石滬集中在澎湖,這項利用潮汐變化引魚入滬的傳統漁法,是當地最古老也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智慧,但隨著現代漁業技術興起與人口外流,導致這項技藝正逐漸失傳。這樣的困境中,兩位青年返鄉學習,也為瀕危的文化資產帶來一線生機。
-
受非洲豬瘟禁令影響 吉貝耍夜祭改用「米糕豬」
|生活今(24)日晚將登場的國家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其中重要環節拜豬還願面臨非洲豬瘟禁運禁宰令,無豬可用,部落族人積極尋求替代方案,經台南市政府跨單位協調,夜祭當天將以米糕豬史無前例登場,成為文化創新與傳統延續的象徵。
-
故宮借鑑羅浮宮失竊 將全面強化安全機制
|文教科技法國羅浮宮發生失竊案,引發各界對博物館防護的擔憂。對此,國立故宮博物院強調,對羅浮宮案深感警惕,也引以為鑑,全面檢視、強化現行安全機制,也會持續精進相關科技的防護以及人員的訓練,與警方密切合作,讓文化資產獲得完善保護。
-
崙背詔安客庄迎暗境活動 授證為雲林縣民俗
|文教科技雲林水汴頭崇賢寺目前還保留有「崙背詔安客庄迎暗境」的活動。今(2025)年1月這項傳統正式被登錄為雲林縣民俗,6日晚上舉行了授證儀式,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這份珍貴的文化傳承。
-
-
古蹟設日光燈遭批破壞氛圍 南市府:廟方未提報審查
|文教科技國定古蹟祀典武廟西社修復工程完成後出現神龕底座貼瓷磚與設置日光燈的情形,被外界質疑舉與古蹟氛圍不符。文化部文資局已通知廟方,近期將邀集專家學者現地勘查,並會依文資保存專業提供改善建議,要求廟方配合辦理,確保古蹟價值與修繕品質。
-
校友控東海大學景觀變樣 文化部:請台中市府現勘
|文教科技東海大學校內以路思義教堂和草坪等自然景觀讓人印象深刻,不過有退休教師和校友指控,近日校方在陽光草坪搭建固定式舞台,校內還有許多草地都被黑色塑膠布覆蓋。不過校方強調以校園安全和永續優先,也是財務維護能力的考量。文化部表示,將請主管機關台中市府現勘。
-
12位作家用文學𤆬領民眾 認捌16搭國定古蹟
|為著欲唌民眾了解古蹟,文化部和《文訊》雜誌合作,邀請12位作家,發揮想像,用散文、報導和小說的方式,來書寫國內16搭古蹟。包括霧峰林家、板橋林家花園、竹仔門電廠、臺北公會堂等等,文化部也希望改變逐家感覺古蹟的紹介,攏是柴柴、古板的印象。(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