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到的不只有觀光旅宿業和服務業,其實藝文產業也備受衝擊,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發布一份工作費用改革報告,指出現階段藝文工作者所面臨到的困境就是低薪,呼籲文化部應跨部會合作,修正法規,給予更合理的勞動條件。
為了要推廣台灣的藝文產業,文化部連續2年發行藝Fun券,還要偕同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推出藝文消費的回饋機制。從7月開始,只要在OPENTIX平台,有符合參與及消費等資格的消費者,都可以獲得紅利點數,能用來欣賞演出、聽講座等藝文消費折抵,希望能為台灣的藝文產業,帶來實質性幫助。
在公投最後倒數時刻,導演柯一正今(15)日號召藝文界人士呼籲「為下一代停建核四」,別讓後代子孫活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另外前國策顧問、知名文化人郝明義,也出席喊話,讓核四安息,重啟的公投必須投下不同意票。
疫情衝擊,直到現在許多演出還是無法全面解封,因此有不少藝文團隊,選擇數位轉型等方式來因應。文化部現在和流行音樂界合作,要推出10場線上的售票演唱會,要推動新商業模式。
疫情中,藝文相關產業可以說是海嘯第一排,衝擊相當嚴重,粗估損失80-100億。現在隨著疫情警戒降級,許多藝文展演活動也相繼推出。只不過,因為考量到疫情的不確定性,還有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信心,都有待提升,藝文產業要完全恢復生機,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因此文化部再推出「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符合資格的團體單位,可以針對實體或線上藝文展演、創作能量、人才培力等三個補助類別,來提出申請,最高補助250萬元。
對今仔日開始,中央政府開放民眾,會當做戲答謝神明,毋過演出過程當中,袂使有觀眾。這个條件一公佈,不管是宮廟抑是劇團,攏認為這寡限制真歹做到到。佇南部的宮廟、劇團,甚至是學者,也攏做伙連署,希望中央愛調整,予民間有生存的空間。
在疫情三級警戒之後,有許多藝文工作者無法表演,導致收入幾乎斷炊。雖然說文化部推出了藝文紓困4.0,但還是有些藝文工作者在申請上遇到資格認定等問題,因此無法請領。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召開座談會,呼籲文化部和勞動部等相關單位,要讓審查和資格認定等請領內容更完善,才是真正的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