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禁書

  • 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箝制思想 反伊斯蘭、反政府遭列禁書

    |全球

    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不斷限縮婦女權益後,現在還打算禁書箝制民眾的言論思想。塔利班宣布正在全面從書店、圖書館中,下架反伊斯蘭、反政府的書籍資料,並檢查進口書籍,將違反的書籍,列入禁書清單。

  • 台網路作家羅森赴中發展 疑因寫禁書遭重判12年

    |兩岸

    前往中國發展多年的台灣網路作家羅森,從去(2022)年下半年失聯至今,近期傳出他因「私下出版禁書獲利」被捕,遭重判12年。對此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13)日證實,相關案件正在依法辦理當中。海基會則表示,家屬已提出求助。

  • 部分種族及LGBTQ書籍遭禁 美國禁書週籲開放對話

    |全球

    美國的禁書週今(2023)年是第42年,其成立的目的不是要查禁書,而是反禁書。根據調查,在美國圖書館被禁的書,通常都是和種族或者是LGBTQ有關。許多家長說,就算書籍被圖書館認為不適合讓學生閱讀,但那也應該由家長自行判斷。

  • 美伊利諾州護閱讀權 抗議圖書因種族等議題被列兒童禁書

    |全球

    美國保守派推動禁書活動,這些書會被禁多半與種族、性或是性別認同有關,理由則是「孩子還小,這些書不能看」。伊利諾州州務卿詹雅斯因此到處奔走,促成「閱讀權」的法案通過,讓各種圖書不會因為黨派或是宗教壓力而無法上架。

  • 香港「禁書天堂」不再 港版國安法上路後出版社紛紛出走

    |

    香港曾經是「禁書天堂」,但在港版國安法上路之後,出版社也陸續出走。想在香港尋找或出版政論書籍,難度很高,因此有部分作者就轉往台灣的出版社來協助,作品才有問世機會。台灣的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對此表示非常感嘆。至於美國議員提案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指出聯大2758號決議文不涉及台灣,國台辦則抨擊,說民進黨政府企圖為台獨背書,是癡心妄想。陸委會也反擊,說中國長期錯誤引用聯大決議。 一整排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

  • 在美圖書館讀到禁書 陳芳明人生徹底翻轉

    |

    文學家陳芳明,研究文學、也研究歷史,他是作家、也是評論家,曾經是海外黑名單,也曾經從政。他說還沒去美國留學之前,他是守規矩的模範生,但後來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看了當時台灣所謂的「禁書」後,人生徹底翻轉。今天上午11點,公視頂真人物節目,帶您認識陳芳明。 雖然已經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退休,但是陳芳明教授還是會固定回去學校教書。要介紹陳芳明並不簡單,他是大學教授、是研究文學歷史的學者、他是一位作家

  • 在美圖書館讀到禁書 陳芳明人生徹底翻轉

    |

    文學家陳芳明,研究文學、也研究歷史,他是作家、也是評論家,曾經是海外黑名單,也曾經從政。他說還沒去美國留學之前,他是守規矩的模範生,但後來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看了當時台灣所謂的「禁書」後,人生徹底翻轉。今天上午11點,公視頂真人物節目,帶您認識陳芳明。 雖然已經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退休,但是陳芳明教授還是會固定回去學校教書。要介紹陳芳明並不簡單,他是大學教授、是研究文學歷史的學者、他是一位作家

  • 在美讀到台灣「禁書」 陳芳明人生徹底翻轉

    |

    文學家陳芳明有很多身分,他研究文學、也研究歷史,他是作家、也是評論家,曾經是海外黑名單,也曾經在政壇。他說還沒去美國留學之前,他是模範生,後來在美國看到台灣的「禁書」才徹底翻轉。本週日下午五點半,台語頂真人物節目,來看陳芳明的故事。 雖然已經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退休,但是陳芳明教授還是會固定回去學校教書。要介紹陳芳明並不簡單,他是大學教授、是研究文學歷史的學者、他是一位作家、評論家,他也當過民

  • 在美讀到台灣「禁書」 陳芳明人生徹底翻轉

    |

    文學家陳芳明有很多身分,他研究文學、也研究歷史,他是作家、也是評論家,曾經是海外黑名單,也曾經在政壇。他說還沒去美國留學之前,他是模範生,後來在美國看到台灣的「禁書」才徹底翻轉。本週日下午五點半,台語頂真人物節目,來看陳芳明的故事。 雖然已經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退休,但是陳芳明教授還是會固定回去學校教書。要介紹陳芳明並不簡單,他是大學教授、是研究文學歷史的學者、他是一位作家、評論家,他也當過民

  • 曾售中國禁書遭拘禁 林榮基將來台開書店

    |

    賣中國禁書出名的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現在打算要在台北西門町開書店。資金方面,已經獲得香港台灣朋友支持,最快5月開幕。 ==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資料畫面)== 我已經觸犯了中國法律條文 我很後悔 2015年10月,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以涉嫌販售禁書到中國,遭中方拘禁、「被失蹤」近8個月。隔年6月回到香港,更召開記者會說明過程,相關事件引發國際關注。林榮基近日訪

相關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