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逐漸往中南部燒,高雄、台中近日的確診數都破4千,為了確保確診者能早期治療給藥,並減輕大醫院的負擔,高雄啟動基層診所照護方案一站式服務,可以由基層診所治療、給藥。台中也在八大醫院開設親子得來速,讓確診兒童可以跟陪同家屬一起PCR,並同時完成問診給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台灣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將會上升到2.3%,在萬物齊漲的此刻,原訂要在5月15日調漲的健保費,目前雖然研擬暫緩實施,但如果照原訂調整方案,除了重大傷病,還有低收入戶不受影響外,屆時民眾到大醫院看病,荷包的支出將會很有感。醫改會預估,這一波調整受影響最大的族群包含了急重症、邊緣戶,而高齡和慢性病的患者將會是受到影響人數最多的族群。健保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執政者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如何兼顧使用者付費、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與照護弱勢族群,是整體考量的最大挑戰。
基隆發生,有確診二歲兒童,在等待轉院期間病程快速,轉院後仍搶救不治,兒童確診就醫流程再度受到檢視,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基隆衛生局沒有善用「緊急醫療應變中心機制」,可以用系統看病房情形,遭到基隆市衛生局反駁,當下是雙軌制,也看系統一家一家醫院致電詢問。不過,兒科醫師提醒,目前各醫院兒童病房的人力是相當吃緊,隨著染疫兒童增多,應該考慮規劃「專責醫院」收治。
本土疫情嚴峻,兒童確診病例數增加,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初至今,國內已有超過6萬名0到9歲兒童確診,雖然目前兒童專責病房有221張空床,但還是發生基隆市一名2歲確診男童病逝的消息。對此醫師就說,最近確診人數暴增,染疫幼兒變多,綠色通道雖可疏導人流,但無法解決重症兒童病床不夠等問題,建議規畫兒童專責醫院。
基隆有1名2歲確診幼童,13日晚間高燒42.4度且出現抽搐症狀,家人緊急送到部立基隆醫院急診,醫師診斷為急性腦炎,建議轉送醫學中心兒童加護病房治療。經基隆市衛生局協調後,先後聯繫了多家醫院,最後送往台北榮總治療,搶救6、7個小時後,14日清晨不治,指揮中心表示將了解細節,看是否可以加速或是能掌握較完整轉院資訊。
Domestic confirmed cases of COVID-19 have exceeded the 60,000 per day mark.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re worried that the epidemic's peak will come next, which may overload the medical capacity.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新增確診64972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其中增加217例中重症,另有41例死亡。指揮中心為加速6歲以下兒童就醫,即日起,在35間公立醫院開設「學齡前兒童綠色通道」。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等三類對象,若快篩陽性、可由醫師認定為確診新冠肺炎,為方便民眾領藥,今天起也開放確診親友到全台137家「配賦醫院」防疫門診,代為看診及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不過卻遭基層診所醫師質疑,為何口服抗病毒藥處方箋只侷限137家醫院才能開立,這樣不僅增加醫院負擔,也增加民眾暴露風險。
本土確診人數連續2天破6萬,今天41例死亡個案,絕大多數有慢性病史。桃園傳出有民眾糖尿病長期臥病在床,是快篩陽性患者,家人幫忙翻身時發現死亡。各界憂心接下來遇上疫情高峰期,恐讓醫療量能過載,呼籲指揮中心考量加嚴居隔措施,也建議開設專責醫院,專門收治確診者,徹底落實院內感控,避免排擠其他病人就醫。
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升溫,醫療量能吃緊,衛福部推估5月中至月底,國內將迎來疫情高峰,因此宣布明天10日起,雙北市、基隆以及桃園,急性一般病床500床以上的醫院,一週內開設30%專責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