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度軍事政變》翁山蘇姬遭軟禁 軍政府宣布接管國家一年
- 第一週:公民不服從》高舉三指手勢仿「飢餓遊戲」反獨裁
- 青年網路維權》Z世代主導緬甸示威 吸引全球關注
- 第二週:抗爭升溫》百萬人民上街反政變 全國三度斷網
- 第三週:軍政府示警》翁山蘇姬加罪名 軍方:示威者恐招生命損失
- 第四週:軍警鎮壓》軍警開槍鎮壓至少釀18死、翁山蘇姬遭指控2項新罪名
- 緬甸軍人節:軍政府殺害114人》緬甸安全部隊殺紅眼 攻擊手無寸鐵民眾
- 四月第二週:復活節示威》抗議民眾繪製彩蛋 持續與軍政府對峙
- 四月第二週:面具示威》示威者戴面具焚燒五星旗 表達反中情緒
- 四月第二週:潑紅漆示威》緬甸民眾「血色顏料罷工」 抗議軍方暴力行為
- 各國反應
- 拜登:凍結緬甸政府在美資產
- 英國、加拿大:制裁政變軍方將領
- 聯合國:要求軍方釋放翁山蘇姬 中、俄代表不支持
- 歐盟祭出制裁、最大投資國新加坡示警
- 科技巨頭臉書發難 禁緬甸軍方使用其平台
- 台灣關注》在台緬甸僑民上街跨海聲援 我駐緬甸代表安排救援班機
- 中國:聯合國安理會閉門會議 表達反對制裁緬甸軍政府
-
三度軍事政變》翁山蘇姬遭軟禁 軍政府宣布接管國家一年
2020年11月14日,緬甸國會大選,這也是緬甸結束50年軍人獨裁統治後的第二次民主選舉,大選結果出爐,由翁山蘇姬所率領的「全國民主聯盟」勝出。 不到三個月,2月1日緬甸軍方以選舉「舞弊不公」為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將控制國家一年。全國民主聯盟領袖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及多位執政黨內高層人士,遭軍方逮捕拘留,這是緬甸繼1962年與1988年後,第三次發生軍事政變。首都奈比多與第一大城仰光的網路與電話通訊則首度被中斷。 2月3日,當局以翁山蘇姬違反進出口法,經法庭裁准羈押2週,理由是在其住所查獲10支以上對講機和其他通訊裝置。
-
第一週:公民不服從》高舉三指手勢仿「飢餓遊戲」反獨裁
政變隔天的2月2日,民眾發起公民不服從運動,罷工、癱瘓醫療系統、阻礙交通等和平抗爭行動持續發酵;抗議群眾在街頭仿效電影《飢餓遊戲》高舉三指手勢,並別上紅色絲帶,象徵支持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反獨裁的意志,要求將政權還給民選政府。
-
青年網路維權》Z世代主導緬甸示威 吸引全球關注
緬甸大規模反政變的抗爭行動,背後是由Z世代年輕公民號召,所謂「Z世代」泛指1990年代末到2010年之間出生的網路原生族群,在緬甸軍方封鎖臉書和推特等社群平台時,這群公民仍懂得使用VPN翻牆,透過網路發布訊息,組織抗議行動。緬甸Z世代青年也從香港、泰國抗爭獲得靈感,包括引用電影《飢餓遊戲》高舉三指的象徵手勢,透過網路串連亞洲地區反中「奶茶聯盟」支持抗爭等,都可看見Z世代公民抗命的創意與特質。
-
第二週:抗爭升溫》百萬人民上街反政變 全國三度斷網
軍事政變一週後,2月9日,在首都奈比多的一場示威行動中,警方朝群眾發射實彈和橡膠子彈,造成一名女示威者頭部中彈、宣告腦死,引爆群眾不滿。 2月15日,緬甸第三度全國網路大斷線,第一大城仰光更出現裝甲車在抗爭現場的緊張場面。然而掌權者的強硬態度卻未澆熄群眾怒火,17日緬甸全國估計有百萬民眾走上街頭,高喊要求自由、廢除獨裁。 「緬甸之春」革命浪潮背後,是Z世代(Gen Z)青年與公民不服從運動聯盟號召,他們更進一步呼籲22日發動「22222」大罷工,有向1988年緬甸「8888」爭取民主運動歷程致敬之意。
-
第三週:軍政府示警》翁山蘇姬加罪名 軍方:示威者恐招生命損失
8日起,軍政府宣布仰光與第二大城瓦城實施宵禁,並禁止5人以上集會,17日翁山蘇姬則被控第2項罪名「涉嫌違反天然災害管理法」。 截至22日止,反政變示威已造成4人死亡、超過400人被拘捕,軍政府態度強硬,進一步警告,「22222」全國大罷工參加者恐怕會「招致生命損失」。25日,數百名軍方支持者在仰光街頭手持刀子、彈弓、棍棒攻擊示威民眾,雙方爆發流血衝突,讓抗爭情勢更加險惡。
-
第四週:軍警鎮壓》軍警開槍鎮壓至少釀18死、翁山蘇姬遭指控2項新罪名
28日軍警在緬甸全國各地發動武力鎮壓,造成至少18人死亡,超過30人受傷。翁山蘇姬自上月1日遭軟禁後,3月1日公開露面、以視訊形式出庭,然而又被加控兩項新罪名,分別是違反通訊法與意圖煽惑群眾動亂。
-
緬甸軍人節:軍政府殺害114人》緬甸安全部隊殺紅眼 攻擊手無寸鐵民眾
3月27日緬甸軍人節,沒有停歇的反軍政府行動讓安全部隊一口氣就在全國各地殺害114人,當中還包括兒童。不少抗議民眾無辜遭到軍方拳打腳踢,甚至用步槍打斷肋骨,場面相當血腥,該日也成為軍方從2月1日發動政變奪權以來最血腥的一天。
-
AP四月第二週:復活節示威》抗議民眾繪製彩蛋 持續與軍政府對峙
4月4日復活節當天,反軍政府示威民眾走上仰光街頭,用大量的復活節彩蛋寫下抗議訊息,例如「我們終將勝利(Sure We Will Win)」、「永不放棄(Never Give Up)」並用三指致敬的抵抗手勢,傳遞反軍事政變訊息。
-
四月第二週:面具示威》示威者戴面具焚燒五星旗 表達反中情緒
在緬甸軍方政變血腥鎮壓群眾後,聯合國安理會雖然兩度發聲明譴責軍方暴力,卻一直沒有譴責政變行為和宣布制裁,中國更是在會議中表明不支持制裁行動,認為片面制裁會激化矛盾、加劇對立,引發緬甸民眾不滿,上街焚燒五星旗抗議。 緬甸民眾4月4日戴著面具上街,從面具上可見,一隻五星旗的手掌遮住嘴巴,影射中國禁聲聯合國安理會,對緬甸見死不救。
-
AP四月第二週:潑紅漆示威》緬甸民眾「血色顏料罷工」 抗議軍方暴力行為
4月6日緬甸民眾開始「血色顏料罷工」,在公車站及人行道塗上紅色油漆及手印,提醒軍政府其手上沾滿鮮血,並在街上焚燒五星旗,以宣洩中國在聯合國不支持緬甸制裁行動的不滿。
各國反應
當2月9日首位示威者中彈死亡,緬甸軍方作為立即遭到國際社會譴責;紐西蘭政府開出第一槍,宣布暫停與緬甸高層的所有接觸,並對其軍事領袖實施一項旅遊禁令,英國、加拿大、美國及歐盟也陸續跟進,宣布針對政變軍方將領祭出制裁。
-
拜登:凍結緬甸政府在美資產
美國第一時間即表態,不排除恢復對緬甸的制裁,到了2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首度公開對緬甸軍事政變發表談話,呼籲緬甸軍方立即釋放實質領袖翁山蘇姬等人,並宣布將簽署行政命令,凍結緬甸政府在美國的資產。 外媒分析,政變背後原因可能涉及軍方內鬥,或得到中國默許,中緬關係微妙,後續發展也牽動印太區域布局,美國已表態:深切關注。
-
英國、加拿大:制裁政變軍方將領
英國跟加拿大宣布制裁發動政變的軍方將領,內容包括凍結資產和實施旅遊限制,避免外來人道援助間接讓軍方接收。除了英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澳洲跟印度外交部長在19日舉行視訊會議時,也強烈表示反對以武力改變現況,要求緬甸迅速恢復民主。
-
聯合國:要求軍方釋放翁山蘇姬 中、俄代表不支持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47個成員國,12日應英國與歐盟要求召開線上會議並做出決議,要求緬甸軍方立即釋放翁山蘇姬等人,並允許聯合國監察員前往緬甸,但遭緬甸代表發言反對。中國、俄羅斯則以緬甸局勢屬國內事務為由,聲明與決議無關。
-
AP歐盟祭出制裁、最大投資國新加坡示警
歐盟成員國22日在布魯塞爾總部召開的外長會議達成政治協議,同意制裁緬甸發動政變及相關人士,並決定將取消所有來自歐盟援助的財政支持,同時還警告考慮制裁軍方旗下的企業,甚至是取消緬甸的貿易優惠待遇。另外,緬甸最大的投資國新加坡則警告,若情勢繼續惡化,將為緬甸和整個區域帶來嚴重後果。
-
AP科技巨頭臉書發難 禁緬甸軍方使用其平台
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25日跟進制裁緬甸軍方行列,宣布禁止當地軍方使用臉書和Instagram平台刊登商業廣告,並且立即生效。臉書亞太地區新興國家政策總監(Director of Policy, APAC Emerging Countries)表示,緬甸從2月1日政變以來爆發種種事件,包括致命的暴力衝突,促使這項禁令的必要性。
-
台灣關注》在台緬甸僑民上街跨海聲援 我駐緬甸代表安排救援班機
在台緬甸僑民也加入跨海聲援反政變行動,2月6日不分男女老幼、身穿紅衣走上街頭,以緬甸話高喊「捍衛緬甸民主」、「反對軍方政變」、「釋放翁山蘇姬」等口號,表達意志。緬甸爆發政變至今將近一個月,局勢持續動盪,仍有近千名台商和僑胞在緬甸,我駐緬甸代表處緊急和華航協調,在3月底前安排3架救援班機,以協助國人返台。外交部提醒,有規劃要返台的台商與僑胞,須儘早與華航聯繫確認是否如期起飛,也持續透過駐處與相關管道,向緬甸政局表達關切。
-
AP中國:聯合國安理會閉門會議 表達反對制裁緬甸軍政府
中國長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閉門會議中表示,希望緬甸能儘速恢復和平穩定以及憲政秩序,並持續朝民主轉型邁進,不過他認為若單方面進行鎮壓,只會讓衝突升溫「這絕對非建設性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