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之初 無獨有偶的4次斷纜
- 1/3 基隆外海國際海纜疑遭中國權宜輪「順興39」拖斷
- 1/15、2/16 台馬2號、3號海纜自然劣化全斷
- 2/25 台澎3號海纜疑遭中國權宜輪「宏泰」拖斷
- 海纜遭人為損壞4樣態
- 權宜船導致勾損
- 大量抽砂導致海纜裸露受損
- 漁船拖網捕撈扯斷海纜
- 大型貨輪在台灣周邊海域下錨固定船舶
- 「台灣的阿基里斯腱」 海纜成灰色作戰標的
- 馬祖曾陷50天通訊黑暗期
- 斷纜常態化成灰色戰略新章?
- 如何守護台灣通訊生命線?
- 建可疑船舶資料庫 交換中共灰色行動情資
- 拓展多元通訊管道 「備援再備援」
2025年之初 無獨有偶的4次斷纜
-
1/3 基隆外海國際海纜疑遭中國權宜輪「順興39」拖斷
位於基隆港外海,屬「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Trans Pacific Express Cable System)的國際海纜,1月3日疑遭1艘喀麥隆籍的中國權宜輪「順興39」拖斷。 《金融時報》報導,「順興39」至少從2024年12月8日起,就在台灣北海岸水域交錯航行,且曾在電纜斷裂地點拖錨。海巡署證實,該船屬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船上7名船員均為中國籍,船東為香港籍,「不排除有中國籍權宜輪實施灰色地帶侵擾的可能。」
-
1/15、2/16 台馬2號、3號海纜自然劣化全斷
台灣與馬祖間的兩條海纜,日前也陸續出現斷纜狀況。先是台馬3號海纜1月15日發生全斷障礙;台馬2號海纜則在1月22日通報芯線斷裂,2月因故障斷點增加,16日發展為全斷狀態。 由於在斷纜處並未發現可疑船隻,數發部研判是自然劣化所致。為維持馬祖地區通訊暢通,數發部已請中華電信緊急啟用微波系統,將語音通訊與網際網路服務移轉至微波鏈路,並協調海纜船加速修復。
-
2/25 台澎3號海纜疑遭中國權宜輪「宏泰」拖斷
台南海巡隊2月25日凌晨時,發現多哥籍中國權宜輪「宏泰」滯留將軍漁港西北方海域,經實施廣播驅離與監控後,隨即接獲通報指台澎3號海纜於同一地點疑似遭外力破壞,便當場攔停「宏泰」貨輪,並在支援艦艇抵達後將宏泰輪押返安平港。海巡署證實,船上8名船員均為中國籍,更發現船尾掛有「善美7」的船名。
海纜遭人為損壞4樣態
國安局指出,全球海纜每年平均發生超過150次斷纜,其中大多是人為意外造成,而近年台灣海纜遭人為損壞的態樣主要可分爲4種。
-
權宜船導致勾損
由於在喀麥隆、坦尚尼亞、多哥共和國和獅子山共和國等國,無需設籍也可註冊船隻,中國籍船隻會以在他國註冊的方式規避監管,於1月3日與2月25日涉拖斷台灣周邊海纜的船隻皆屬此類。台灣目前已將52艘使用權宜船旗的中國船隻列入黑名單,並以在台灣領海停留天數等依據,標記其中15艘爲「高度威脅」、4艘「中度威脅」與10艘「一定程度的威脅」。
-
大量抽砂導致海纜裸露受損
中國抽砂船頻頻入侵台灣海域,據海巡署公布數據,光2020年1至10月就驅離超過3000艘。學者分析,馬祖地處大陸棚邊緣、海域深度較淺,船隻大量抽運海砂會導致淺灘快速流失,造成埋設海底的電纜裸露,增加損害風險。2022年3至4月間,「臺馬3號」海纜接連發生疑因中共抽砂船作業而遭損壞,導致當時馬祖對外通訊一度受阻。
-
漁船拖網捕撈扯斷海纜
中國拖漁船經常出沒台馬海纜所在的北竿至東引間海域,然而當漁船用破壞力強的流刺網、底拖網在海底長距離拖曳捕撈漁蝦蟹貝類 ,除了對生態破壞大,也經常扯斷淺水海域的海底電纜。2021年8月「臺金2號」海纜即是疑遭中共拖網漁船作業損壞,使馬祖南竿通訊一度中斷。
-
大型貨輪在台灣周邊海域下錨固定船舶
中國是全球最大船東國,市場占比約16%,然而中國大型貨輪於進港前在台灣周邊海域下錨時,便曾多次勾斷海底電纜。中國在2020年甚至公布了在船錨上安裝切割刀的專利「一種拖曳式海底電纜切割裝置及其電纜切割方法」。
「台灣的阿基里斯腱」 海纜成灰色作戰標的
台灣作為四面環海的島國,海纜也因此成為對外通訊、連網的數位生命線。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將海底電纜比喻為台灣的「阿基里斯腱」,若海纜遭破壞,網路通話、社群網站與跨國金融交易等活動都會受影響。
-
馬祖曾陷50天通訊黑暗期
2023年2月馬祖兩條海底電纜遭中國船隻損壞,約1萬3000名馬祖居民僅能靠備援的微波系統支撐。將近50天的時間,當地民眾聚集在中華電信外連Wifi、業者也面臨宣傳停擺,抱怨進入了「黑暗期」。現任總統府發言人李問當時投書《外交家》警示,同樣的「隱形封鎖」也可能發生在台灣本島,呼籲盡速以多元的方式增強通訊韌性。
-
斷纜常態化成灰色戰略新章?
「斷纜可能是中國在演練封鎖台灣」,《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欄作家Elisabeth Braw表示,「這是一種騷擾,也是標準的灰色地帶戰略。」新美國安全中心(CSNA)2021年發布的兵推,同樣點出國際海底纜線與登陸站很可能是共軍首要攻擊目標,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馮開明解釋,「共軍如果要打台灣,只要攻擊我們的海底電纜,非常輕易就可以讓台灣與世隔絕。」
如何守護台灣通訊生命線?
-
建可疑船舶資料庫 交換中共灰色行動情資
面對海底電纜頻受破壞,行政院已核定海纜為關鍵基礎設施(CI),由國家提供資源並擬定安全防護計劃。海巡與國軍也加強海纜周邊海域重點巡檢,並推動國際友邦聯防,針對中共海上灰色地帶行動交換情資,共同建置可疑船舶資料庫。
-
拓展多元通訊管道 「備援再備援」
數發部已爭取預算補助增建國際海纜站,包含台馬4號、台澎4號與澎金4號等3條新建國內海纜,預計將在今、明2年陸續完工,藉此分散斷網風險。除了海纜之外,也透過擴充微波頻寬、盤點衛星資源等方式,以達「備援再備援」,在危急時支應重要民生、金融等通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