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界奧斯卡」台灣奪7大獎 仿生韌帶、智駕系統上榜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有「研發界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揭曉,本屆台灣共有6項技術獲獎,包含能讓斷裂韌帶更快癒合的仿生韌帶、可在360秒內完成自動化大型輪胎清除作業的水刀技術,以及可偵測行人與障礙物,並在0.1秒內提供AI警示與自動煞停技術的智駕系統。
被譽為「研發界奧斯卡」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近日公布2025年得獎名單,我國共有6項技術獲7項大獎,其中以工研院奪下3獎最多,範圍涵蓋生醫、AI與綠色永續等領域。
工研院得獎技術之一為「仿生韌帶支架」,是利用仿生結構與高分子材料,加速人體斷裂韌帶癒合,可協助患者更快恢復行動力。
另一項獲獎技術則是能在360秒內,完成大型輪胎清除作業的「AI優化高活性廢輪胎水刀清胎製程技術(AI-WaJe™)」。該自動化系統除可降低作業風險並提升效率,回收的高活性膠粉也能再利用為製造輪胎原料。
在淨零循環領域中,工研院研發出將複合廢紡織品,轉化為具「防水、透濕」特性的聚氨酯薄膜技術也獲獎。該項技術不只低碳、無氟,還可透過調整配方,製成不同規格的防水透濕布料,有望廣泛應用在機能服、鞋類與軍用裝備等。



除工研院外,資策會也以「視界安全智駕系統」獲獎。該技術能主動偵測行人與障礙物,並在0.1秒內發出AI警示及自動煞停,可藉此改善大型車輛視野死角,且在惡劣天候下,準確率仍高達96%。
紡織所的獲獎技術則是將廢棄漁網升級為高價值醫材,先透過超音波清洗去除漁網殘留雜質後,將再生尼龍製成高彈性、透濕且極薄的雙層薄膜,可應用於智慧醫療床墊、救生艇與戶外機能等產品。
金屬中心開發的「AI引導互動式語言治療系統」另獲特別獎。該系統可利用生成式AI即時理解兒童語意,並提供動態回饋,有助於引導語言遲緩與自閉症兒童練習正確表達。這項技術已在高醫、台北馬偕等多家醫院進行可用性試驗。



李彥穎/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