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國內研發氫能巴士導入AI系統 最快明年第4季上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除了救援裝備電動化升級,全台第一部台灣自主研發氫能巴士,將會導入智能系統DDS加上AI,預計最快通過認證後,明(2026)年第4季可以正式上路。

嶄新的大巴士平緩起步,在場域內直行、轉彎都順暢,其實這台車上一切動力都來自氫能源,這是全台第1台自主研發的氫能巴士。

車上搭載4個儲氫瓶,補充一次氫氣約可跑450公里路程,也結合多家台廠零件,目前預計要在10月將車送往歐洲的氫能認證機構,最快明年第4季就可以上路。

氫谷動能董事長鄭英豪表示,「安全性必須送到國際聯合國認證的實驗室,做不同的測試,車上有非常多的安全防護機制,比如說它在車上有裝了非常多的氫氣檢測器。」

另外,除了硬體設備升級,軟體更是重要,29日早上,商研院也與巴士廠商簽署合作協議書,宣布要導入智能系統DDS加上AI系統,共同打造首套氫能巴士AI安全監控系統。

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指出,「DDS我們是自己開發、研發寫出來的系統程式,所以我們是原創的,我們自己用,那別人要入侵的話,第一個我們就在這個資安上,有所謂獨特的自我保護功能。」

DDS系統相較於過去,資安也加強,另外也希望藉由AI輔助車體與司機狀態監測,加強安全性。不過相較於以往的大巴士,氫能巴士雖然講求環保,專家也認為恐怕發展不易。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綠能中心主任余適伯認為,「遇到的就是成本過高,以綠氫的話,目前來看,平均成本大概落到7.6到8美元,還有儲存設備和運輸設備就會遇到一種所謂的氫化,也就是說小的分子結構會滲進去鋼瓶的分子鍵之間,那它就很容易脆化。」

專家也分析,光是一座加氫站,氣態氫可能就造價200萬美金、液態氫造價250萬美金,甚至還有更高價的,需要廣設加氫站就很不容易,未來長期發展仍須觀察。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