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力拚半導體產業 朝自主產業生態系目標邁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南亞大國印度除了經濟規模在全球「坐四望三」之外,半導體也是重點發展的產業。當地時間2日舉行的「印度半導體任務」大會上,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宣布,印度的半導體發展將進入第二階段,將建造2座半導體工廠和8座封裝測試廠,邁向自主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的目標。
印度總理莫迪接下這顆包裝好的32位元處理器,這是首度由印度生產的晶片所製造而成,但印度在半導體產業方面,還沒有進入領先群的國家行列。
根據印度政府的說法,印度在半導體設計方面已有3奈米的水準,但產業分析公司指出,印度的半導體製造仍處於落後狀態,現有的半導體工廠以28到90奈米的成熟製程為主力,還能應付一般的汽車用晶片,但要進階到高階手機、人工智慧伺服器的層次,就必須有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水準。
因此印度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所謂的「印度半導體任務ISM」,總預算達90億美元。除了把半導體研發製造列為國家戰略級的產業,更邀集各國的半導體業者一起投入資金與技術,例如台灣的力晶半導體、美國的美光科技,都在印度政府的合作夥伴行列中。
印度總理莫迪表示,「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版圖,不限於建造半導體廠和製造晶片。我們要營造一個半導體產業生態系,讓印度不僅自給自足,還要在全世界都有競爭力。」
莫迪在演說中宣示的建廠計畫,包括兩座半導體廠與8座ATP,也就是組裝、測試與封裝工廠,例如印度塔塔集團將和台灣的力晶合作,投入110億美元建造半導體廠,而專長於半導體元件的美光科技等業者,在印度合作的項目則是建立ATP產業能量。
吳仲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