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堆廢棄物、塑膠微粒濃度高 巴西聖保羅州河流生態遭破壞
巴西聖保羅州的多斯波格雷斯河沿岸充斥著廢棄物,大量塑膠垃圾浸泡在水中。
一項新研究發現,這條河已經是全球塑膠微粒濃度最高的地方,每公斤沉澱物裡有9萬3050個塑膠微粒,這些微粒持續影響生態與食物鏈。漁民說,過去河裡的魚蝦蟹等不同物種,每3個月輪替撈捕、足夠過日子,現在已經漸漸沒辦法。
當地漁民努拉托表示,「10年前我一趟可捕獲10公斤,現在只有5公斤,魚的數量、種類、品質都急遽降低。」

塑膠、聚合物專家帕拉指出,「由於這些垃圾還有污染,魚已經離開了這個地區,當地的動植物不再相同,這些是漁民自己的報告,他們今天捕獲的魚已經被污染了。」
這項研究由巴西核能與能源研究所,跟當地非政府環保組織EcoFaxina合作進行。2018年4到7月間,從整個河口周邊10個地點收集樣本,發現塑膠微粒數量之高,促使他們深入研究,並發表在本期的《海洋污染》公報期刊。
內容點名河岸的高架房屋、港口活動、石化工業廢物,跟塑膠垃圾的不當處理,是主要原因;而想拯救河中生態,關鍵是紅樹林。
NGO EcoFaxina總監羅德里格茲表示,「紅樹林的營養循環和沉積系統,讓它具備天然生物過濾功能,有助於清除沉積物中的污染。」

所謂塑膠微粒,指的是5公釐以下,大約比1顆芝麻還要小的碎片。由於塑膠無法自然分解,在環境中只會不斷破裂成更小的微粒,持續存在你我身邊,從空氣吸入、從水源與食物鏈、或各種塑膠容器吃進去,長期累積體內可能造成多種健康問題。
雖然科學界已經提出數10份相關研究報告,但對於整個問題仍是冰山一角。
洋生物學家均多杜指出,「對大腦健康和嬰兒生理不利,與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有關,也與其他一些健康問題有關,如癌症、內分泌紊亂以及一些發炎症狀。」

問題根源出在塑膠製品太氾濫,專家指出,光靠現有的清理技術與資源回收機制,未來50年內也無法有效阻止塑膠污染。
雖然各國陸續祭出限用塑膠袋,減少過度包裝等政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預測,到2040年塑膠污染還將倍增,每年對海洋新增上看3700萬噸的新負擔。這個禮拜在法國尼斯召開的世界海洋高峰會,也特別聚焦相關議題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