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對關稅衝擊三緘其口 地方估產業影響喊話中央助企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關稅議題發酵,面對可能帶來的產業衝擊,經濟部長郭智輝沒回答,不過地方政府擔心受到衝擊。中部8個縣市共同成立中台灣治理平台,還有北市也評估受衝擊產業大約達到2800家、營業額影響9200億元,喊話中央爭取最有利結果。另外學者則分析台美零關稅的風險在於WTO框架下,若其他國家也要求比照辦理零關稅,恐衝擊產業。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總統賴清德下令赴美談判,將採取策略包含台美雙方從零關稅開始談起,不過保護傘一旦拿掉,台灣產業恐怕將受到衝擊。
8日一早經濟部長郭智輝針對議題三緘其口。
不過面對關稅可能帶來的產業衝擊,地方率先喊話。中台灣治理平台8個縣市共同發表大聯合聲明,呼籲中央政府協助企業、勞工紓困,張麗善也強調應保障農業等弱勢產業。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因為無薪假、失業造成一些家庭生活困頓,我想我們必須要更加了解。」
臺北市政府也評估受衝擊產業大約達到2800家、營業額影響9200億元,占臺北市總體營業額的5%,呼籲中央爭取到對臺灣最有利的結果。
台北市長蔣萬安呼籲,「中央應該將2024年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我認為重點要用在對企業界的緊急紓困,尤其是在穩定勞工就業權益的部分。」
根據行政院經貿辦報告指出,台灣去(2024)年自美國進口金額約465億美元,其中有38%目前有對美課徵關稅,主要包含農漁產品、汽車、保健食品、紡織品等4大項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美國就不是一個很強的中間財出口國家,衝擊應該是有限,在WTO架構下對所有的進口品、進口國通通是零關稅,這個會有衝擊。」
專家分析,其實美方和台灣產業差異大,即使談零關稅衝擊不大,不過在WTO多邊貿易不歧視框架之下,若其他具競爭優勢國家同樣要求零關稅進口,恐怕讓產業吃不消。
劉怡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