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曼谷受影響 當地台人盼泰國加強防災政策
看到救護車抵達,所有人都期盼著能有好消息傳來,曼谷審計大樓倒塌至今,仍有70多人下落不明,在曼谷醫院工作的台灣人表示,這次地震讓他不禁回想起台灣25年前的921。
曼谷醫院國際市場部代表蔡信司表示,「那時候我的老家在南投,然後我家裡也是半倒,然後阿公、阿嬤他們家也是全倒。我在泰國待了7年了,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地震,非常地驚嚇,因為泰國從來沒有地震。對泰國人是一個很大的教育,可以督促政府有更好的防災政策。就我們曼谷醫院來說的話,我們馬上就取消當天的預約,然後還設置了一個24小時的專線給傷者。」
事發當天,曼谷醫院馬上進行醫療量能盤點,並在隔天確認建築物以及醫療設備符合安全標準、恢復醫療服務。而在災區現場同樣有動物醫院進駐,要維護搜救犬的健康狀況。
動物發展部工作人員說,「這些狗狗對搜救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需要照顧好牠們身體健康,這樣也可以提升狗狗的工作效率。」
公視記者呂玠鋆報導,「我們在災區現場可以看到,不管是政府或民間單位,投入大量的救護以及醫療資源,甚至還有心理治療團隊進駐,要確保相關人員的身心健康。」
強忍現場飛揚的粉塵與陣陣屍臭,救難團隊把罹難者送出災區,不只考驗體力,更需要強健的心理素質。
民間搜救隊人員Phonpaisan Marksup表示,「疲勞是一定的,但不影響正常工作。我們會互相打氣鼓勵來減輕壓力,而且我們也有專門的心理諮商部門協助。」
曼谷醫院精神科醫師Dr. Antika Klein說明,「在災難發生後,約前期1個月內,民眾可能會有容易受驚嚇、睡不著或者容易恐慌的症狀。但如果1個月後沒有好轉,就會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建議民眾不要反覆接觸那些比較容易造成恐慌的新聞,因為那些畫面會不斷刺激。」
等待災區重建的同時,首次經歷強震的曼谷民眾恐怕也需要心理修復、走出地震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