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簡訊預警未發揮作用 泰國總理下令檢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緬甸強震,泰國曼谷的審計大樓建築工地倒塌,公視也派出記者前往曼谷。震後第7天搜救工作還在進行,然而泰國民眾幾乎沒經歷過地震,這次強震也造成不小影響。泰國對重大突發性災害應變機制是什麼?跟台灣有何明顯不同?
緬甸大地震衝擊擊泰國曼谷,在市中心審計大樓倒塌的隔天,公視新聞團隊就前進採訪報導,縱觀這整整1週的觀察,記者呂玠鋆、陳泓屹將分成救災、防災、政治經濟、社會人心等幾個層面剖析。
在救災部分,第一時間軍警消救護其實都馬上到場,甚至可以看到更多的是民間團體的投入,尤其愛心物資紛紛湧入,但也可以觀察到一些亂象,例如有許多不相干的人士到現場直播,想要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甚至現場可以看到贊助商 以及疑似官方人士到現場合照打卡。更嚴重的是,竟然有假冒失蹤者家屬的人到現場博取同情,事後更被揭穿是詐騙慣犯,也彰顯現場調度與管理似乎出了問題。
而在防災部分,雖然當地政府不斷強調,2007年後的高樓因為建築法規都必須有一定的耐震係數,但民眾還是恐慌,也不斷傳出房屋裂痕的影像。民眾更質疑政府花錢建置的簡訊預警系統,根本沒有發揮作用,也讓總理下令全面檢討。
在政治經濟上,因為審計大樓的倒塌,後期輿論紛紛開始質疑中資企業的品質,更讓民間對中國的不滿情緒升溫,引發反中及親中派在網路上相互交戰。
經濟活動雖然短暫衝擊,但曼谷依舊呈現歌照唱、舞照跳、日子還是要過,但真相也要繼續追下去的氛圍。
最後,社會人心影響最大的,就是大家習以為常「泰國沒有地震」的說法之後恐怕不再存在。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