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發新式環狀RNA 可製作專屬藥物、降疫苗副作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面對癌症及新冠病毒等疾病,如何精準治療及預防醫學成為近年來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研發「新式環狀RNA合成法」補足缺點,未來在疫苗及癌症治療上更能精準打擊病毒。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11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3126人,較去年上升2.2%。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研發新型RNA技術,不僅能夠增加抗病毒運用範圍,未來包括精準癌症治療、補足基因缺陷或是研發疫苗,都能製作出獨一無二、專屬於病患的治療藥物。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余佳益表示,「可以嘗試把患者正常細胞跟癌細胞比較,找到特定抗原的話,我們可設計相對應的RNA針對抗原做攻擊。」
RNA,又叫做核糖核酸,自然界中通常是單鏈的、線狀的,就像是一串串珠,例如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疫苗都屬於線狀單鏈。
然而線狀RNA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及易於降解特性,影響疫苗成效及持久度。研究團隊研發的新式環狀RNA就是讓串珠變手鍊,從線狀變成環狀形,不僅提升純度跟合成效率,疫苗或是藥物的安全性及性能也會更好,有望讓副作用變更小。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余佳益提及,「我們重組了一次日本腦炎病毒,即使有病毒感染的狀況下,我們的環狀RNA丟進去之後,它還是可以大量地製造蛋白,丟一個抗病毒的蛋白,病毒的綠色螢光從70%壓到大概5成左右。」
環狀RNA的研發為未來基因治療、癌症治療及抗病毒療法等發展帶來曙光。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