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生消費持續緊縮 政府釋21萬噸儲備米平抑價格

日本東京新宿這家飯糰店去年11月因為米價大漲,店內4種不同口味的飯糰全面調升20日圓,最貴的折合台幣90幾塊.而飯糰所需的雞蛋、魚子、海苔等各種原料也都在變貴,業者很擔心再漲價會嚇跑顧客。
顧客說:「以飯糰來講是有點貴了,希望能夠盡力撐住這個價格。」
飯糰店長川島表示,「我們盡可能不要再漲價,因為如果開不下去就沒意義了,顧客能接受的價格最重要。」

日本去年稻米歉收,價格一路走高,到上禮拜已經比去年同期漲價9成,飯糰店被迫更換供應商,但仍然必須使用國產米才能守住傳統口味。
而餐飲連鎖店或是便當店則轉向美國跟東南亞的進口米,用來跟國產米混和改變煮飯水量,盡可能維持口感。
民眾就算自己在家開伙,食材費用也大增,白米困境促使當局14日宣布釋出21萬噸的儲備米,首批15萬噸預計3月底前上市穩定價格。
30多歲民眾說:「10公斤米現在要8千日圓,幾乎是1萬了。想盡量讓孩子多吃蔬菜,但蔬菜也實在是很貴。」
民眾表示,「現在出門採購一趟大概要多花兩成費用。」

因為天候不佳影響收穫,吃菜也變得高貴,去年起高麗菜價一度暴漲4倍,到2月中仍然是往年的2.6倍之多,超市販賣的萵苣、白菜、青蔥、白蘿蔔等8種基本蔬菜也都還在1.5倍的價格高檔,賣相不佳的NG蔬菜變得炙手可熱。日本智庫帝國數據銀行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前4個月消費者將面臨6000多種食品漲價,平均漲幅18%。
雖然民生消費壓力大,日本政府這禮拜公布的經濟數字卻是報佳音,去年第4季GDP年增2.8%,遠高於預期,且已經連3季成長,不過成長主要來自於外需出口回暖,外國客的旅遊消以及半導體設備等資本投資成長,內需雖然高於預期,也只成長0.1%,住宿費與大型家電銷售好,此外的項目節衣縮食。
60多歲民眾說:「個人興趣的開銷幾乎沒有了。」
也有30多歲民眾表示,「化妝品就買便宜一點的。」
20多歲民眾也說:「旅行的時候選擇旅館便宜點的地方。」

如何重振內需消費,關鍵在於薪資是否足夠成長,推動經濟正向循環。即將來臨的春鬥勞資協商,各主要工會開出5%以上的加薪目標,希望薪資有感提升。不過去年春鬥的加薪漲幅達到33年新高,扣除通膨的實質薪資仍然是連續第3年倒退,今年談判結果是消費復甦關鍵。
雖然全球需求強勁支撐日本經濟復甦,有利於日本央行繼續升息,恢復正常貨幣政策,日圓短期獲得支撐走強,不過未來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嚴重衝擊出口。汽車與汽車零件如果加徵25%的關稅,兩年內就可能打消0.2%的GDP。
機械製造商野村說明,「重大投資不是這麼簡單能判斷的,我們密切注意川普的交易何時結束或者達成什麼程度的協議。」
這家機械製造商為了分散風險,將產品分別賣給日本的油電車製造商與美國的電動車業者,還考慮在印度開設新工廠,但此時無法做出重大投資決策,只盼川普政策的變數盡快明朗化,才能規劃實際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