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三分之二物種基因多樣性下降 研究:鳥類、哺乳類最嚴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生物的基因多樣性是幫助他們適應環境挑戰、永續生存的重要關鍵,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全球性的研究,分析過去30多年600多種動植物的資料,發現三分之二的個別物種基因多樣性正在下降,是一個重大警訊。

佛羅里達山獅是瀕危物種,棲息地受到高速公路與城市擴張不斷切割,族群逐漸變得破碎孤立,彼此無法交流繁衍,基因多樣性顯著下降。1990年代中期,已經出現明顯的近親繁殖現象,包括尾巴捲曲、雄性精子數量偏低等等,進一步危及物種生存。

愛丁堡大學保護科學計畫培瑞茲埃斯朋納指出,「當你擁有足夠的基因多樣性,一些個體在環境挑戰下可能有某種保護,它們在這些狀況下能更好的存活,並將把這些有利的基因傳給後代。當你失去基因多樣性,也就失去這些潛力。」

科學家努力將孤立的佛羅里達山獅族群連接起來,擴大牠們交配生育的對象群體,加上其他的保護措施,已經讓野生山獅從僅存幾10隻,回升到200隻左右,達到維持甚至恢復基因多樣性的目標。

雪梨大學副教授格魯伯指出,「生物多樣的3個層面,包括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內的物種多樣,以及各別物種自己的基因多樣性。」

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展開全球性的野生動物基因多樣性調查,分析1985到2019年間628個物種的資料,日前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動植物的基因多樣性正在下降,其中又以鳥類跟哺乳類動物,減損最為顯著。

就連尋常可見的麻雀也無法倖免,只要經歷過總數銳減,族群越來越分散,基因混合隨之減少,就會損及遺傳多樣性,

雪梨大學副教授格魯伯表示,「現在發生的是一個物種裡面,族群數量減少或喪失了族群恢復的韌性,反映在基因多樣性的減少。」

禽流感近年來已經成為全球鳥類的重要殺手,英格蘭北部法恩島的鳥類保護區甚至因此暫時關閉,而野生動物的生存威脅,還包括人為開墾奪取棲息地、氣候變遷導致環境難以生存,以及各種極端氣候、森林野火等等,多數跟人類活動脫不了關係。

如果沒有豐富的基因多樣性支撐,就更難永續生存。

雪梨大學副教授格魯伯強調,「無論是新疾病的出現還是熱浪或其他環境變化,若一個族群已失去了基因多樣性,就失去了適應能力、失去恢復族群的韌性。」

這項基因多樣性研究是透過採集地面上的動物毛皮、糞便或其他殘留物,在實驗室分析,隨著時間樣本變化,可以看出基因庫擴張或者衰退的程度。

研究結論強調,現在迫切需要積極行動,防止多樣性的喪失。除了佛羅里達山獅之外,美國草原犬鼠、北極狐等物種都有混合同一物種不同族群,成功增加數量並擴大基因庫的例子,值得繼續推動。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