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乾旱、野火阻礙森林吸碳 去年二氧化碳增長創新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入夏以來北半球各地不時傳出破紀錄的高溫訊息,連巴黎奧運也籠罩熱浪,在在提醒人類地球暖化的威力。一項研究顯示,去(2023)年全球包括亞馬遜雨林等陸地生態系統,遏制氣候變遷的功能減弱。因為亞馬遜雨林嚴重乾旱和加拿大破紀錄的野火,阻礙了它們吸碳的能力,導致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破表,助長暖化惡性循環。

植物能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釋放氧氣,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亞馬遜雨林跟全球其他主要森林生態系統,平均能吸收化石燃料、工業與人類其他排碳的三分之一。

不過到了2023年,這些重要的自然碳匯系統失靈,使得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成長率比2022年增加了86%,達到破紀錄水準。

研究合著者艾希特大學專家錫奇指出,「家裡的植物如果不澆水,生產力就不會高,不會生長也不吸收碳。以亞馬遜雨林這麼大的規模,發生了乾旱、發生了火災,雖然火災在雨林中並不常見,它們就不會以光合作用等方式吸收掉太多的碳。」

這項探討森林吸碳能力轉變的研究,29日在巴西瑪瑙斯的國際研討會發表;報告指出主要因素是全球破紀錄高溫,讓亞馬遜跟其他雨林的植被乾旱,無法完全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助長美國跟加拿大去年破紀錄的森林火災。

錫奇表示,「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雙重打擊,北美洲的森林野火,加上亞馬遜的吸碳能力減少。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北美再次發生了森林火災,最近加拿大也發生了火災。」

過去森林、土壤及海洋等自然碳匯系統吸收量下降,往往發生在高溫的聖嬰年,2023年也不例外,不過現在吸碳減少的後果比過去更嚴重,因為人類排碳一直在增加。

而高溫阻礙碳匯吸收,導致二氧化碳增加,再助長暖化的惡性循環,就在我們眼前不斷發生。

2024年入夏以來,全球各地熱度破表,巴黎這禮拜飆上攝氏35度,奧運戶外比賽項目的選手、觀眾和遊客都煎熬。希臘、西班牙等南歐多處,更籠罩超過攝氏40度的地獄高溫,政府禁止酷熱時段戶外工作。

馬德里一處非營利藝術中心把大廳改為氣候避難所,免費提供民眾消暑;義大利最大的阿達梅洛冰川則因為高溫,以及撒哈拉沙漠飄來的暗色砂土,沉積在冰層表面吸熱,無法反射日照,消融速度加快。

至於如何扭轉暖化劣勢,光靠種樹恐怕不是解方。

去年另一份研究指出,在不適當的地方商業造林,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減碳效果有限,卻常被企業用來洗綠換碳權,而不努力進行能源改革減排。正確作法是終止林地的砍伐,恢復原始森林,並且立刻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