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西化導致稻米過剩跌價 南韓政府鼓勵食用米製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稻米是許多亞洲國家的主食,但隨著飲食習慣西化,南韓民眾減少食用米飯,還導致稻米生產過剩。如今南韓政府和民間單位,都積極鼓勵民眾回歸到傳統飲食,除了有電器廠商,推出新的電飯鍋,市面上也出現各式各樣的米製加工品,希望能吸引消費者購買。
一大口白飯配上味道濃郁的泡菜湯或大醬湯,韓國傳統湯飯風靡全球,但實際上,如今的南韓民眾卻沒這麼愛吃米飯。
國際廣播工作者洪多仁說:「在短短十多年中,人均稻米消費量減少了一半以上,並且從期間這些年來看,人均稻米消費量是持續穩定下滑。」
飲食習慣西化被認為是稻米消費量下跌的主要原因。過去,南韓民眾習慣一日三餐,餐餐有白米飯,如今小麥製品變得非常普遍。此外,現代人因為健康因素或為了維持身材會施行飲食控制,有些人一天只吃兩餐,有些則直接減少澱粉攝取量,尤其是米飯。
國際廣播工作者洪多仁指出,「飲食習慣的影響很大,米飯被錯誤地貼上碳水化合物不好的標籤,我認為現今人們出現兩種極端,不是不吃正餐以速食或高蛋白飲品取代,就是直接外食西式餐點。」
米食需求減少,進一步導致稻米生產過剩價格大跌。今年4月,南韓在野黨提出《糧食管理法》修正案,希望政府介入市場止住一路跌的米價,卻被總統駁回。政府目前的做法,則是持續鼓勵民眾消費米製產品,除了吃米飯,米製加工品也是另一種選擇。
南韓國立糧食科學院農業研究員朴智英表示,「政府目前的政策旨在促進加工米食的消費,而非一般的稻米,同時也和許多國內廠商合作,研發許多加工米食。」
稻米自古就是亞洲地區常用的食材,能加工製成傳統年糕,而南韓傳統米酒馬格利和燒酒,也都是由米和其他原料一起發酵而來。最近也有研究單位改良米穀粉,可以摻入麵粉,烘焙出對腸胃消化更好的麵包。
此外,電子鍋廠商也加入推廣行列,強調新型電子鍋能煮出更好吃米飯,不論政府還是民間,都用盡各種辦法,希望能吸引消費者回頭吃傳統米飯、享用多樣的米食。
李怡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