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規劃樂齡安全區 速限20公里或設置曲線道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2025年進入到超高齡社會,等於65歲以上長者會佔總人口的20%。北市交通局規劃設置樂齡安全區,選定大安區大學里交通事故熱點,經由路面標示、速限20公里以及使用植栽,建造曲線道路,降低車速、引導行人動線。
公視新聞記者游騐慈報導,「台北市交通局根據長者設籍人數,打算和台北市大安區大學里當地合作,找出交通事故熱點,打造全台第一個交通友善區。」
以當地公園附近交通為例,因為街道能直通大馬路,行經車輛通常車速都很快,住在附近的長輩,想騎腳踏車出門,都得提心吊膽,確定沒車才敢過。
民眾說:「我是覺得需要,因為這邊年紀大的人很多,走路有時候都比較慢。」、「帶3個孩子過這個路口其實都會很緊張,如果可以有這樣子的一個政策改進的話,我覺得是很好的。」
根據統計,台北市比起全台平均更早進入超高齡社會,北市人口數約250.6萬人,但65歲以上長者多達54.1萬人,占北市人口的兩成。
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資料顯示,今年截至7月底,全國高齡長者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多達4.2萬人,其中高齡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135人、受傷3272人。
大學里里長吳沛璇表示,「車速快這些問題是民眾反映給我的,里長要反映給交通局,交通局就把我們當一個交通友善區樣本。」
所謂的交通友善區,目前朝幾大方向改善,包含路面標示速限20公里,或是路面鋪設不同顏色,雖然人車共用但行人優先,如果是筆直道路,透過植栽或設施、建造曲線道路,藉此降低車速。
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指出,「高齡活動最密切地方是醫院或者是公園,所以他一出門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比較友善的交通環境。」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則認為,「整體來看的話,交通事故的比率有降低,如果得到是這樣正向的效果的話,當然就可以逐步來擴大。」
台北市交通局表示,這個月會和當地居民、店家溝通,確認執行方向後,預計年底前就會完工。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