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批拖延職災認定 長榮航:會主動協助當事人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疫後旅遊需求熱絡,空服員職災事件也越來越多。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點名長榮航空,對於組員請公傷病假拖延2到5個月,只能先請病假被扣薪,甚至被迫留職停薪。長榮航空回應,公司設有「職災通報系統」,會主動協助提醒當事人完成職災報告書,也會協助向勞保局申請職災認定。
疫情後,航班載客率不斷攀升,空服員職災通報也變多。蹲下整理機上用品時,遇到亂流跌坐地上,導致嚴重扭傷;還有被旅客行李刮傷等各種大小傷痕。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收到長榮空服員投訴,公司將職災認定責任推給勞保局,拖延支付公傷病假工資及醫療費等補償,感覺被刁難。
長榮航空空服員詹捷宇表示,「會有好幾個人同時來跟我聯絡,那跟我要的資料可能是重複的,所以我就有點不太確定到底要把資料交給誰。每次看到公司傳來訊息,我會有點緊張,擔心我的假是不是有問題。」
長榮航空空服員周沛汝坦言,「請了公傷,就被轉往公司做地面勤務。她還要去宣揚她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公傷,然後去宣揚給其他組員,有點類似勸導你說:『那你要小心工作,不要像我一樣受傷。』」
工會統計,長榮空服員占公司員工三分之一,但公司82%職災都發生在空服員身上,可見職災風險相當高。
像是加熱餐點時被燙傷、因協助旅客放行李扭傷、休息區域樓梯狹窄可能摔傷,還有被行李五金構造與餐車刮傷;另外,無法預期的亂流導致撞傷,都是常見受傷樣態。
同樣是申請公傷病假,長榮組員就比華航組員多等一個月以上。
勞動部就業平等司科長蔡瑩潔強調,「勞工在工作中的受傷,如果她是跟執行職務有相當的因果關係的話,就會認為是職業災害,雇主就應該要給予職業災害的補償。」
對此,長榮航空聲明,公司設有「職災通報系統」,會主動協助與提醒當事人繳診斷證明、就醫收據等資料;公司收到後,也會加速立案及審核,在勞保局職業災害未認定前,協助同仁先請普通傷病假或申請留職停薪,後續經勞保局審核通過,會依法給付補償金,並更改為公傷病假,不會讓同仁權益受損。
徐珮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