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積電高雄廠最新計畫 改建2奈米廠導入先進製程【更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積電宣布將和羅伯特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共同投資德國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計畫投入35億歐元,生產晶片因應當地汽車和工業的需求。德國總理蕭茲表示,德國可能變成歐洲半導體的主要產地。另外,台積電高雄廠,規劃將改為2奈米先進製程,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台積電的布局讓高階研發可以留在台灣,歐洲設廠也有助台灣與歐盟關係深化。

台積電高雄廠廠房還在興建中,預計2026年開始量產,在製程方面卻一波三折,原先計畫要蓋兩座廠,包含7奈米和28奈米。不過,8日台積電改口宣布,將改蓋一座2奈米廠。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今年景氣不是很好,但是半導體的長期需求其實是增加,會比一般其他商品還要更快更多,所以台積電這樣的佈局,背後掌握的商機是很清楚的。」

但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顧問柴煥欣指出,「其實28奈米的話,目前還沒有出現供過於求,2奈米在高雄本來是不應該存在的,所以我們也會懷疑台積電本身在這個方面的營運決策,是不是受到了政治壓力。」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會力挺台積電生產先進製程。

根據台積電規劃,高雄廠2奈米製程預計在2025年量產。台積電除了根留台灣發展先進製程,也積極走出海外布局。

台積電表示,將和羅伯特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共同投資德國德勒斯登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預計將投資接近35億歐元,折合台幣1235億元,生產28/22奈米等晶片,來因應當地汽車和工業領域需求。

德國總理蕭茲回應,「德國現在可能即將成為歐洲半導體主要產地,這不僅對全球生產結構韌性很重要,對我們歐洲大陸未來的生存能力也很重要,當然,對德國未來的生存能力尤其重要。」

專家預期,台積電赴德設廠可望深化和客戶合作,搶攻電動車用市場,也能有助台灣其他產業前進歐盟。

德國廠預期從2024年下半年建廠,從2027年開始生產。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