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評點制招外籍人才 僑外生留台工作者增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發會統計,台灣的工作年齡人口在2015年達到1737萬人的高峰後開始減少,推估2030年至少會有40萬的人力缺口。主委龔明鑫指出,招攬外籍人才可能比想像的更要急迫。教育部表示,近年來透過評點制,留台工作的僑外生至少5000人,占每年僑外生近50%。如何拉高比例,大學提供生活和課業輔導,也進一步媒合實習與就業。
來自印度的明亮不只中文流利,更是教育部111學年台灣獎學金的優秀畢業生代表。在中山大學攻讀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的他,6月畢業後想留台工作,朝電子產業發展。
明亮指出,「如果要辦工作簽證,我們要打勾評點制,至少需要70分。所以如果在台灣的話,我們會中文、碩士畢業,還有一些其他先天的條件,我覺得應該可以留下來。」
來自英國的簡珍,是教育部111學年華語文獎學金的結業生,在政大才唸半年華語班,已喜歡上台灣的多元語言,尤其是台語。她說回英國後,8月要再來台灣,邊工作邊學習。
簡珍提及,「一邊教英文,還有我希望可以找到一個繼續唸中文的機會。」
教育部表示,評點制開放,讓僑外生透過拿學位精進語言,更容易留下來,留台的人也增加。第2期高教深耕計畫砸下3.2億,提供大學建構國際化的行政支持系統。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李彥儀說明,「包括在學校的時候要有生活、課業輔導之外,我們更希望學校有一些就業的媒合,甚至提供一小部分的實習跟工讀。」
由於民團調查,5成外籍生不想留台工作,原因之一是職場多用華語溝通。李彥儀指出,目前也請大學提供優質華語和精進華語計畫,此外每年3月辦就業博覽會,讓業者和僑外生面對面了解,進一步媒合。
徐珮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