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飲食多元,愛吃甜食、油炸物,小心攝取過量可能導致長不高甚至肥胖。根據健保署統計,2021年10歲以下青春期早熟就醫,突破2.5萬人。醫師表示吃進過多過高熱量食物,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另外愛看3C、少運動也都是危險因子。
金黃酥脆的油炸食物配上汽水,還有甜食、糖果、巧克力這類高熱量食物是不少孩子的最愛,只是一旦吃過量,可能導肥胖、性早熟,恐長不高。
家長表示,「巧克力我一定是不會讓他們吃,然後太多加工食品我也不會讓他們吃,盡量就是原型食物。」
另一名家長也提到,「有添加物的那些就是糖果零食,其實也是盡量避免,因為畢竟環境賀爾蒙這些影響,其實我覺得在這一代的孩子是還蠻多的。」
根據健保署統計,0到10歲以下青春期早熟的就醫人數已從2017年的1萬4791人到2021年已突破2.5萬人,且2020年疫情發生後,人數較前一年大增17.2%。
醫生表示,所謂的青春期早熟是指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也就是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之前,開始出現第二性徵,且吃進過多過高熱量食物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另外愛看3C少運動也都是危險因子。
台安醫院內分泌科醫生林毅欣指出,「青春期來的比較早,的確在後續在成長的生長板的部分,它就會變得比較早關起來,所以就是太早青春期的小朋友,也許後續到青春期的狀況,會長得比較矮;居家大家都使用3C,很少在青少年這個部分消耗熱量,跟運動的時間,體重是增加的。」
而且國健署調查也發現,2017年到2020年,7至12歲兒童過重及肥胖比例達26.7%,兒童達到天天5蔬果的比例更不到1成,醫師表示,台灣兒童肥胖居亞洲之冠,要預防性早熟除了減少含糖飲料、油炸物的攝取也要多運動、並有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