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
-
平均每小時2件家暴僅139社工 桃家防中心:將逐步增加人力
|社會桃園家暴案件數量近年逐年攀升,今(2023)年上半年平均每個月1408件,相當於每小時2件,議員要求市府重視並改善。家防中心也回應,家暴案件通報逐年上升,目前保護性社工人現有139人,明後年人力都將再增加。
-
立委促加重家暴罪刑責 並設寵物安置所免受害者顧慮
|社福人權近來家暴案件層出不窮,為完善被害人保護措施,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19)日審查《家庭暴力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有立委提案,加重刑責才能遏止家暴案件一再發生,此外也建議設置寵物安置所,讓被害人免於恐懼其寵物受暴,否則被害人可能因遭威脅而不敢報案。
-
外役監是什麼?重刑犯輕鬆服刑? 6大QA帶您了解
|社會資深藝人易淑寬之子易寶宏,2014年在北市信義區夜店殺死警察遭判刑9年,不過2019年入獄後卻可服外役監,引發輿論譁然,基層員警嘆「學長白死」,更認為是讓重刑罪犯輕鬆服刑。什麼是外役監?《公視新聞網》帶您了解。
-
網紅醫師體罰孩子涉家暴 衛福部:最重可罰60萬元
|社會近來家庭暴力案件頻傳,日前一名網紅兒科醫師涉及家暴,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今(3)日發聲明指出,體罰無法達到教養目的,也會影響孩童腦部發育,造成身心創傷;而衛福部保護司也強調,家庭暴力絕對不是家務事,如果涉及家暴且查證屬實,可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權益保障法》最高罰60萬元。
-
-
新聞見分曉/#MeToo運動興起 保護自己、遠離性騷擾
|社福人權近來台灣也掀起#MeToo風潮,許多性騷擾、性侵的受害者紛紛勇敢出面。當碰到性騷擾的時候,要怎麼樣保護自已、如何申訴? 還有聾人比手語,叫對方的時候有肢體碰觸,這樣算是性騷擾嗎? 聾人提到跟性相關的事情,手語本來就會模仿動作來表達,怎麼樣分辨是有意還是無意? 今天的新聞見分曉,就針對性騷擾的部分來為您做一個整理。
-
5個月大嬰仔予老爸搧甲烏青 邊仔姊弟也著驚
|臺中有一位老爸,可能是5個月大的後生一直哭,就共搧喙䫌、搧幾落下,佇邊仔的姊弟仔看甲毋敢講話。這段影片佇網路見光了後,警方有介入,社會局也當咧處理,也依照社工的職權替這个嬰仔申請保護令。(本則新聞標題、導言皆為臺語文)
-
10樓高舉6歲兒作勢往外丟 桃園男子認太激動失控犯錯
|社會桃園一名男子疑似因為孩子吵鬧,竟然在10層樓高的陽台,作勢要將孩子往下丟。民眾目睹不當管教行徑,趕緊將過程錄下,並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後,將父子帶回,通報社工介入,交由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列管。桃園市警局平鎮分局平鎮所副所長林明信表示,「趕往現場將父親及小孩帶回,經了解本案為孩童吵鬧,但孩童的父親卻以不正當且脫序的方式管理。」桃園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副主任陳資穎說:「男童目前身心尚屬穩定,
-
林昶佐揭幼時遭父家暴 今仍心有餘悸
|社會立法委員林昶佐日前揭露幼時遭受父親家暴的陰影,甚至遇到家暴案件的選民服務時,也會喚起不好的回憶、感到害怕,有專家分析由於親屬關係,會讓家暴案件對受害者的身心創傷更為嚴重,受害者要走出陰霾不但需要勇氣,也需要時間,當然身邊親朋好友的支持,也是撫平創傷的重要關鍵。
-
《家暴防治法》未准用刑事程序 民團與學界呼籲修法
|社會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暴力對待,但是現行的《家庭暴力防治法》,雖然保障範圍,包含未同居伴侶,也可以聲請保護令,但並未准用刑法上,遭受不法侵害的刑事程序。民間團體和學界呼籲修法,遏止親密關係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