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通過歷史性協議 2030年30%土地及海洋設保護區
黃韻玲/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儘管有反對的聲音,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19日仍順利通過一項歷史性協議,至2030年要將地球上30%的土地和海洋轉變為保護區,也被認為是史上最大保護承諾。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19日許下歷史性承諾,也就是到2030年,將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列為保護區的範圍達到30%,但是遇到阻力。
剛果民主共和國官員代表發言,「我的國家現在透過我的發言表達正式反對,讓全世界相當驚訝,我們感到遺憾的是,這裡是針對我們意見遭反對而反訴的空間。」
不過幾分鐘後,會議主席中國環境部長黃潤秋便宣布通過協議,現場掌聲響起,也等於駁回剛果的反對意見。
這項協議包括為拯救發展中國家的生物多樣性提供金援,目標是到2030年籌募資金2000億美元,估計這些國家每年可獲得100億美元的自然保護資金,而剛果要求提供更多資金,因此不願意支持。
大會主席黃潤秋表示,「我現在提議通過L-25到L-30等案,我沒看到反對意見,這項協議通過。」
目前地球上17%陸地以及10%海洋已受保護,生物多樣性大會19日的歷史性承諾,過去4年談判不曾明朗,如今在中國居中斡旋下,全球190多國終於同意支持,盼為數十年來地球上的物種及生態系統遭威脅及破壞的困境帶來改變。
經常將中國視為敵手的美國,表示這項承諾的通過是轉捩點,並對中國的能耐表示讚賞。
非營利組織「為自然發聲」表示,若這項協議有效執行,海龜、鸚鵡、犀牛、珍貴的蕨類植物以及古樹、蝴蝶海豚等百萬物種的生存及數量將有顯著改善。
環保人士將這份承諾,與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目標相提並論,不過此前早有人警告,這些做得都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