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守清零抗疫 經濟生產及需求面皆重傷

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基於嚴格的清零政策,上海跟北京這兩個經濟與政治中心實施大規模的封城。結果4月份的主要經濟數據顯示,不僅消費層面大幅萎縮,供應面也大受打擊。

以往人聲鼎沸的商場賣場,1個多月來就這樣空蕩蕩的。在中國政府堅持推動清零政策下百貨公司沒人逛了,而從生產面來看,有工作的人上不了班,有產出的企業出不了貨,結果就是4月份各項經濟指標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傅凌暉指表示,「工業增速下降了,同比(與去年同期比)下降了2.9%。服務業成長指數下降了6.1%,社會消費面的零售總額下降了11.1%。」

(圖/美聯社)

路透社的報導指出,身居中國經濟核心,包括上海在內的長江三角洲以及礦產與重工業重鎮的東北地區,4月份的工業產出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了14.1%和16.9%,兩地的零售業成績都比2021年4月萎縮了3成。

也因為中國實體經濟活動的萎縮超過預期,中國4月份的煉油產出下挫11%,而發電量的總負載量也縮水4.3%,都是2020年上半年以來的最低紀錄。不過,中國的經濟分析師仍然對2022年全年總成長5.5%的目標保持審慎的樂觀。

傅凌暉指出,「今年1到4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了12.2%,在全部投資(類別)當中是增長最快的。同時,基礎設施投資也保持了適度的增長。1到4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6.5%。這些都意味著經濟運行還會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但這些多半是由政府主動做出的投資,而路透社提出的數據描繪出來的中國總體經濟,卻是不太一樣的景象。首先是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財產交易急速萎縮,4月的成交總值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46.6,是201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萎縮。也凸顯了長時間嚴格的封城之下,房地產市場的冷凍效應。

景氣走下坡,直接受害者之一就是勞動階層。4月的整體失業率爬升到6.1%超過官方設定的5.5%,也是2020年2月以來的新高記錄。

儘管中國的經濟分析師仍舊認為,5.5%的全年成長率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但清零的防疫政策下封城會封到何時沒有人說得準。而5.5能不能保得住,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