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去年4月2日的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造成49人死亡、213人受傷,也是台鐵近60年以來的最嚴重意外 ! 繼去年8月,公布了事實資料報告之後,運安會今天公布了最終調查報告,有5分多鐘的事故動態模擬影像,點出了有可能的5大肇因,同時向台鐵、交通部、鐵道局、營建署、工程會,提出16項改善建議。只不過,罹難者家屬團體,依然痛批運安會難有作為,整體報告,只有改善建議,看不到具體實踐方案。
默哀1分鐘,公布太魯閣號最終調查報告前,先對罹難者表達哀悼之意。運安會經過1年多調查,終於拼湊出2021年4月2日,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翻覆脫軌前因後果,並製作了一段時長5分多鐘的事故動態模擬影像'。
運安會點出,5大肇因都直指施工廠商,東新營造工地主任,在未告台鐵情況,在去年清明連假期間,違規進入工地,一連串疏失,才導致大貨車,從工地邊坡滑落,再加上台鐵局、交通部,督導不足,並點出政府工程標案,需嚴格監督,尤其借牌投標,時有所聞,這次事故,也是因為承包商,不具備履約能力,為了趕工,才間接造成意外事故。
運安會主任調查官林沛達指出,「這一位廠商是沒有辦法有具有履約能力,所以他跟東新營造借牌 他借牌投標,包括台鐵、專管還有監造,都沒有在任何紀錄裡面,發現這樣子一個身分重疊違法的事情。」
交通部次長祈文中表示,「安全是一定首重最重要的要務,鐵道局在胡政次督導之下,已經全面工區有去做盤查,而是在鐵路兩側,如果有可能,譬如說邊坡不穩定,或是路樹容易受到天候影響,倒塌去影響到這個電車,軌道或者電線的運作的,都一併有去做盤點要去做處理。」
運安會,針對台鐵局、交通部、鐵道局、營建署、工程會,列出洋洋灑灑16項建議。不過,罹難者家屬團體並不買帳,痛批運安會,只有書面建議,看不到實質改善方案。
太魯閣的眼淚發言人王薇君說:「不就是跟普悠瑪當時100多條的改善建議是一樣的嗎,每一次都是調查報告,然後呢?改善建議,坦白講我看到這4個字,我真的心都涼了。」
另外,運安會,也針對火車風險,發現站票的罹難率是坐票7倍,尤其是站在車廂間通道、玄關,生還機率更低。呼籲台鐵重新考量站票發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