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世紀資源戰,台灣如何找出路?【獨立特派員】
台灣科技業仰賴進口礦產 供應鏈穩定度備受考驗
將廢家電先進行一步步人工拆解,之後投入機器,進行破碎,再利用各種材質不同比重,透過風力以及磁力的方式,將金屬分選出來。
廢電子電器回收廠總經理隋學光說明,這裡面用到的全部都是物理的乾式方法,並沒有用到化學的方式,也沒有用任何一滴水,就可以用單純的振動、風選,還有一些比重選別的方式把銅跟鋁分開。
他們每年回收處理量有約140萬台,以一台冷氣機來說,從裡到外,經過拆解後就可獲得19.5公斤的鐵,4.9公斤的銅,以及4公斤的鋁。
隋學光直言,其實整個地球的礦場是固定的,當某一個地方的礦場出了問題,沒有辦法如期供應到供應鏈的時候,自然而然會造成一些新的問題發生。

破銅爛鐵也能變黃金? 不容小覷的城市採礦潛力
1200度以上的高溫,經去雜質,萃取,熔化成金液,再倒入模具裡等待凝固。從報廢的手機中將主機板取出,回收黃金,就能製成金塊。環保署統計,台灣人每年購買約540萬支手機,但回收率只有5.2%,這些手機裡面含有很多貴金屬,只要加以回收,每1000支手機就能提煉出46公克的黃金、275公克的銀,以及其他稀有金屬。
貴稀金屬回收廠經理歐榮年說明,回收廠收集那些主機板之後,把裡面黃金含量比較高的成分,拆解出來,研磨成粉末,再透過他們開發出來的,對環境沒有害的化學藥劑把它溶解掉。溶解後這些化學藥劑就是一個液體,這些液體會經過產線第一次的回收製程,把它做成粗金。再透過化學精煉製程,把那些粗金提煉到5個9以上黃金等級的工業原料。
貴稀金屬回收廠董事長馬堅勇解釋,電路板裡面,它的金往往是來作為焊點或接合的,所以它是一個非常重要資源的來源。台灣是一個沒有礦產的地方,卻有這麼多重要的製造產業,所以資源很重要。
不只貴金屬,手機裡也含有數種稀有金屬,譬如消費者之所以能『滑』手機,關鍵就在玻璃面板上有一層透明的導電薄膜,也就是銦。全球可開採的蘊藏量只有11000公噸,以近幾年開採量計算,再過10年恐怕就會被開採殆盡。
貴稀金屬回收廠董事長馬堅勇馬堅勇表示,這些東西都跟科技是不可分的,但是當這些科技被過度運用了以後,材料枯竭了以後,如果沒有把它再回收回來的話,就會造成枯竭。

循環經濟概念進入當代產業 力求環境與經濟的平衡
台灣電子產業發達,若能有效回收,即使廢料或是電子垃圾也能成為一座礦山。不過一般在提煉時,必須使用化學藥劑溶解,一些化學藥劑更會造成環境以及人體的傷害,現在台灣也有團隊專業研發環保藥劑。
許景翔分析,幾年前大家所說的循環經濟是以經濟掛帥,所以說如果沒有經濟,就不要去談循環經濟。不過他強調近兩年已經有所改變,因為ESG的抬頭,把E掛為第一位,就是環境。在生產過程當中, 有沒有產生高碳排?有沒有考量到員工最重要的安全問題? 如果這些都有顧慮到,許景祥強調他非常贊成循環經濟要把這些貴稀金屬循環回來。
將工業廢料以及電子廢棄物精煉回收,再提純成原料,投入生產。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已突破4兆,僅次美國,排名全球第二,是稀有金屬的使用大國。為永續利用,政府還需再投入研發,讓循環使用同時又能兼顧環保。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