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提高國手及教練津貼 立委:幅度不夠、儲訓選手應至少符合基本工資
林曉慧 沈志明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在東京奧運最佳成績,選手津貼、防護員、心理師等運科人員的薪資偏低,也引起關注。體育署今天到立院報告,表示相關的津貼待遇都有提高,不過立委都認還有檢討空間。
教育部常次林騰蛟代理體育署長超過200天,署長依舊難尋,不過提升選手津貼,運科人員薪資持續進行。林騰蛟說,111年1月起,國手的日常零用金調升,以學生選手為例,培訓選手15500調到26000,儲訓選手9500調為11000;教練薪資也因應軍公教調薪,上調4%。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選手和教練)過去的成就加給,以及賽事加給,教練的部分,還有這個研習相關,津貼部分(按現行支給)。」
選手和教練待遇調整了,藍綠立委都認為,幅度還是不夠,以儲訓選手來說,每月1萬1千元完全不符社會期待。
無黨籍立委黃國書說,「至少要比照基本工資吧,因為有一天或許他們就有機會,他現在是儲訓選手,未來或許他們有機會得牌。」
立委林奕華指出,大學畢業而未在學未就業的培訓選手,一個月4萬6千元,若之後去唸研究所,有學生身分,變成2萬6千元,這算是懲罰嗎?
林奕華說,「現在很多在職唸碩士或是唸博士,結果他領2萬6千元,次長你自己覺得這樣合理嗎?」
此外,國訓中心運科處人力調整,編內從16增加到41人,計畫人力從44拉到50人,4月1日起薪資提升2千到1萬,落在36430元至40710元,但立委說,目前中心有4位營養師,其中2位薪水不到4萬,這樣如何留才或吸引相關運科人員,要求體育署再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