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跟中央在哪裡?烏克蘭「難民超載」,波蘭志工身心瀕崩潰

截至16日,光是波蘭就接納了快200萬烏克蘭難民,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指出,現在就是波蘭的敦克爾克時刻(Dunkirk moment)。(圖/美聯社)
過去2、3週,波蘭人對烏克蘭難民的熱情援助,佔據各大媒體版面,但隨著戰事不停,烏克蘭難民數量也不斷增加,截至16日,光是波蘭就接納了快200萬烏克蘭難民。有當地志工就指出,中央政府和歐盟並未提供足夠資金與協助,熱心投入的民眾已心力交瘁,食物、衛生也成問題,住宿空間更是嚴重匱乏。

「波蘭人的愛心和體力快要被消磨殆盡,政府還沈浸在大外宣的快樂中⋯⋯」過去2、3週,波蘭人對烏克蘭難民的熱情援助,佔據各大媒體版面,然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持續進行,烏克蘭的難民數量也不斷增加。

聯合國示警,這將是二戰以降最大規模難民潮的人道危機,平均一天就有10萬名烏克蘭人進入波蘭境內,但波蘭札莫希奇市長則表示,「波蘭人能提供的協助並非無上限,總有一天會結束」,顯見難民收容的問題不是單靠熱忱與同理就能解決的。

札莫希奇市長:民眾愛心將消磨殆盡

根據《BBC》報導,有許多波蘭的城鎮在短時間內湧入眾多烏克蘭難民,以札莫希奇市(Zamosc)為例,有些日子甚至會一次湧進超過3萬5000名烏克蘭人,部分短暫停留,會繼續前往更遠的地方、部分會選擇直接留下來,當地民眾也早已為他們備好數千個床墊,敞開學校、收容所及各大運動中心。

然而,札莫希奇市長無奈指出,民眾和地方政府總以為第一波難民抵達後,歐盟和中央會開始大力協助,如今卻遲遲未見動靜,讓他們覺得像是被遺棄,「我們現在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不然熱忱和救援品質一定會迅速地被消磨殆盡。」

俄烏開戰來到第21日,根據聯合國難民組織(UNHCR)每日更新資料,烏克蘭難民數已經超過300萬人,其中,以逃往周邊國家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國家最多,截至16日,光是波蘭就接納了快200萬烏克蘭難民。

「就像1940年,盟軍無處可逃、被逼退到敦克爾克時,各路人馬盡全力穿過英吉利海峽營救他們,波蘭正在做同樣的事情。」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指出,現在就是波蘭的敦克爾克時刻(Dunkirk moment)。

沒有政府統一規劃的難民營(refugee camp),這次的難民援助全數仰賴波蘭人民的自動自發,他們二話不說就在邊境提供了茶水、食物、熱湯,免費接駁烏克蘭的大量難民,迅速集中一箱又一箱的衣物、清出家中的房間,讓來自烏克蘭的人們能夠受到最多的照顧。

此外,波蘭各個收容處所,也規劃了專給兒童玩樂的空間,不少志工投身其中,讓這些孩童能夠暫時忘記戰爭的憂傷,以及家鄉被砲火摧毀所帶來的創傷。

波蘭民眾將一輛輛嬰兒車停放在車站,提供給烏克蘭難民到來時可使用。(圖/美聯社)
在波蘭西南部的普熱梅希爾,一群西班牙人煮了西班牙燉飯給難民吃,他們稱自己為「燉飯換和平」(Paellas por la Paz)。(圖/美聯社)

志工心理、生理瀕崩潰

然而,一波難民、再一波難民,從最初的數萬人變成如今的數百萬人,波蘭的收留空間漸漸飽和,志工也心力交瘁。

波蘭首都華沙(Warsaw)的車站內甚至搭起了許多帳篷,所有可自由運用的空間都已經要滿載;志工們能提供的援助越來越有限,來自中央政府、NGO組織的協助太少,有志工更指控,政府只是在「搭便車」,利用了民眾的愛心坐享其成。

「志工們已經面臨心理和生理崩潰的邊緣,請政府不要再用戲謔的心情看這件事情。」在華沙一座運動中心擔任志工統籌的喬安娜(Joanna Niewczas)日前在Linkedin發文表示,志工們沒有從政府方獲得任何一毛錢,先前拿到的伙食都是由周邊餐廳免費提供,「但現在人數已經失控了。」

她指出,沒有經費能購買足夠的食物、藥物,因人數過多,也難以確保伙食的新鮮度。此外,收容處所得衛生需求也被政府漠視,喬安娜表示,像是沐浴問題,政府遲遲未提供盥洗用具、洗澡用的拖鞋等;疫情尚未結束,難民休息位置相近,卻沒有足夠的口罩能使用。

喬安娜也說,多數前來協助的志工都是由一群群的親朋好友組成,且擔任志工的民眾一天要工作超過20小時。

波蘭首都華沙一座運動中心內,收容了許多難民。(圖/美聯社)

波蘭政府:有提供資源、一切都很好

根據《波蘭全國日報》,馬索維亞省(Mazovia)省長拉吉維爾(Konstanty Radziwił)表示(馬索維亞省的首府,就是波蘭首都華沙),難民都有獲得他們需要的資源補助,不論是食物、清潔用品或醫療用品,拉吉維爾指出,「有需求的民眾都有被好好照顧。」

回應前述指控,拉吉維爾認為,政府擔任的是極為重要的協調者(coordinator)角色,波蘭內政部副部長博塞納克(Paweł Szefernaker)也表示,這次的難民救援是波蘭人的重大成功,但「沒有政府擔任協調者,他們難以達到現在的成果。」

他也指出,政府的工作是要守住國土邊界、保障入境的烏克蘭民眾安全,「我們這部分做得很好。」

對中央政府的信心滿滿,波蘭的在野黨「公民議壇」(Civic Platform)主席基爾溫斯基(Marcin Kierwiński)則批評,「政府一直在大外宣自己像英雄一樣解決的所有問題,但根本只是在享受民眾無償奉獻的成果。」

根據《POLITICO》,部分在野黨及志工認為執政黨「法律與公正」(PiS)正沈浸在國際的讚譽當中,卻毫無計畫、不知道當更多難民抵達時,下一步要怎麼走。

波蘭議會上週三通過新法案,讓烏克蘭民眾能夠在波蘭境內合法停留18個月,也會讓他們能合法使用健保系統、社會安全系統等,並獲得一次性補助300茲羅提(約新台幣1997元),若要就讀當地學校,也能夠獲得經費補助;接待烏克蘭難民的家庭每日也能拿到40茲羅提(約新台幣266元)的補助。

但對志工和地方政府來說,這些方案仍舊不足,無法應付現階段暴增的難民數量,以及被迅速消耗的資源,一名札莫希奇市的志工表示,「大家都告訴我們,『你們好讚!』但這遠遠不足,我們需要全世界的協助。」

華沙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移民研究中心的馬切伊(Maciej Duszczyk)指出,「是政府答應開放難民入境的,他們該擔起責任,他們必須重新掌控局面才行。」

波蘭的梅迪卡(Medyka)為烏克蘭民眾進入波蘭邊境時,主要的接駁地點。(圖/美聯社)
年僅1歲的烏克蘭小童弗拉德(Vlad)和他母親納塔莎,在烏克蘭和波蘭邊境的一座運動中心內。(圖/美聯社)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