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逾30萬烏克蘭難民失業 語言障礙為主因
邱偉淳 張子軒/波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波蘭,估計有50萬的烏克蘭難民,屬於勞動人口,但其中卻有超過30萬人失業。主要原因是語言障礙,導致選擇不多,或工時無法配合。而這些人就算有工作,在克拉科夫等城市,月開銷預估也要新台幣2萬多,收入只能勉強打平。因此有部分難民希望能經由進修爭取更好的工作,也認為戰後可能派上用場。
來到波蘭,9歲的優莉亞才學小提琴;媽媽維多利亞希望透過音樂與藝術,淡化女兒逃難的回憶,但願她的童年像作品一樣有更多色彩。
為此,多筆花費在所不惜,但也得爭取更好的工作。烏克蘭難民維多利亞表示,「我在波蘭站食品攤位,把語言學好後想試著找超市的職缺。」
撫養一個小孩,可登記領取波蘭政府育兒津貼500波幣。
維多利亞每週上班5天、每次8小時,月薪為2700波幣,月收入折合約2萬2台幣;但也就差不多打平,房租加上一大一小的伙食費。
公視特約記者邱偉淳實際探訪,「這間大約20坪大的公寓,總共住著2個烏克蘭難民家庭,不少難民在波蘭,就會像這樣選擇合租,不但是生活上可以有個照應,也可以減輕生活上的負擔。」
下班學波蘭語,維多利亞週末還去上技術學院,攻讀職能治療;除了小孩就學免費,波蘭許多高教機構也提供烏克蘭難民免費進修。
國際移民組織就業諮詢師克如勒則表示,「外國人在波蘭就業市場並不容易,最大問題就是專業用語不通,但任何人有心,都能上課提升語言程度。」
烏克蘭難民維多利亞說道,「我很感謝全世界對烏克蘭的幫助,很希望戰爭今年能夠結束,我的學業還有半年,也就是說再1年半後,想回烏克蘭,為自己國家付出。」
維多利亞去年10月才到波蘭,女兒則早半年和教母一家先行逃難。
她走不開,因為在烏克蘭時是軍人;合約在戰前結束,不料戰爭爆發,又到基輔與盧甘斯克支援。
烏克蘭難民維多利亞表示,「俄軍埋下了地雷,大人或兒童可能意外踩到而喪命,可能有遺留的手榴彈,要讓孩子知道危險才行。」
想把軍隊知識用來提振安全意識,維多利亞計畫回到故鄉要辦工作坊;也是因為經歷戰爭,更覺得生命可貴。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