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出現首例Omicron 陳時中:中研院案疑實驗室內交互感染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查昨(10)日史瓦帝尼境外外移入病例案16829,基因定序結果確認為Omicron變異株,PCR採檢Ct值為28,立即收治到負壓隔離病房,同機前後排旅客共10人由居家檢疫改為居家隔離,10人入境採檢皆為陰性。

中研院案擴大採檢 社區採700人皆陰性

陳時中表示,中研院案居家隔離再擴大到105人,包含職場、同時用餐和上課的相關接觸者,採檢情況為102人陰性、3人待採並要入住集中檢疫所;自主健康管理34人,其中32人陰性、2為檢測中,而自我健康監測325人,21人採檢陰性、11檢驗中。

陳時中指出,該案在中研院上班的大樓,同棟同事會在週一,上班時再採檢一次。現在初步確認第一圈內的接觸者皆為陰性,為確保社區安全,台北市政府也安排社區採檢車,在鄰近社區進行採檢,目前採檢約700例都為陰性。

中研院案 陳時中:實驗室內感染

陳時中表示,中研院確診病例案16816基因定序與疾管署分給中研院該P3實驗室研究使用的Delta變異株相符,並與6到9月本土個案Delta個案的病毒序列不同,初步研判為實驗室內感染。

陳時中判定,「跟社區無關,感染源來自實驗室」。他也說明,現在進行的環境採檢中,實驗室內有採檢到陽性,包含桌面、門把,雖Ct值偏高,指揮中心仍會做定序,但實驗室外都為陰性。陳時中認為,來源已經清楚,但社區風險仍存在,請民眾戴好口罩和施打疫苗。

中研院:P3實驗室鼠咬事件 未依規定向上通報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為釐清相關權責,已在今(11)日早上約談實驗室相關人員。中研院學術及儀器事務處長陳建璋近一步說明,案16816十月中第一次被老鼠咬,有通報基因體實驗室長官,但該實驗室未向上通報,原因待查。

陳建璋表示,中研院有災害通報機制,災害事故發生後就要報到「所中心應變單位」,並要層層上報到院本部,但該實驗室在第一階段通報就斷鍊,「該案僅有通報到P3實驗室長官,不曉得為何沒有向上通報」。

案16816在11月中被老鼠第二次咬到,當天實驗室內有三人操作新冠病毒武漢株、Alpha和Delta的實驗鼠,但研究員操作的老鼠為Alpha株,並非確診Delta病毒株。陳建璋指出,懷疑實驗室有交互感染的可能。

陳建璋也表示,現在會查證相關的SOP規範,是否被確實落實,中研院今早也啟動下水道的環境採檢。

指揮中心:境外移入增10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0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美國(案16833)、柬埔寨2例(案16834、案16835)、印尼(案16836)、緬甸(案16837)、越南3例(案16838-16840)、中國(案16841)及蒙古(案16842)入境。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