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家戶數減逾3600戶 學者:房價、就業等因素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內政部最新統計發現,台北市家戶數出現減少狀況,與其他五都都是增加的情形出現反差,公部門與學界解讀可能是因為房價、就業機會、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造成這樣的變化。
根據內政部最新戶籍統計,今年9月與去年底相比,台北市家戶數減少3673戶,這也是1991年開始統計以來首度衰退,其餘五都都有增加,增加最多的是桃園市,台北市民政局對此表示,2014年起共同生活戶開始減少,但單獨生活戶逐年增加,可能是家戶數衰退的原因。另外市府也觀察到台北市民遷出的區域前三名都在新北市,分別是汐止、新店與板橋,這可能與房價有關。
台北市民政局人口政策科長吳重信表示,根據內政部的電信信令調查, 台北市白天的人口 大概是350萬左右,目前台北市設籍的人口是254萬。但他也指出,「不可諱言的是,台北市它的房價基本上會比較高,整個捷運軌道建設逐漸完整,就跟國際大都市一樣,它的人口會從周邊外溢。」
去年參與國科會家戶統計研究的台大副教授陳玉華分析,目前台北以外的五都以及新竹地區人口數持續增加,尤其桃園市,主要影響因素還是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以及交通便利。
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陳玉華表示,男性可能會因為工作關係,去找像科學園區,或是往新竹或往中南部移動。 但對女性而言,台北市有較多的工商服務業,比較容易留在這邊。她認為, 以戶籍登記的觀點來看,男性比較容易是戶長,「所以在這種情況底下,你就會看到(台北市)戶數,事實上是一直在減少的。」
學者透過研究推估,2020年開始,國內戶數會持續增加,但戶內人數縮小,戶數預計在2041年達到高峰1千萬餘戶。此後家戶數量減少,2070年可能只剩791萬餘戶。另外由於人口負成長以及男女平均餘命差異,女性戶長以及老年戶長的比重將持續增加,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台北市共同生活戶減少,但單獨生活戶逐年增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