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通膨,持續升息,中國堅持清零與限電措施,美中兩強經濟恐面臨衰退命運。根據台經院調查,國內製造業對未來半年景氣感到悲觀,營業氣候測驗點87.91點,連續7個月下滑。反觀服務業因疫情趨緩逐漸復甦,持續成長。學者認為,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靠內需產業、公共工程投資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保3。
全台在進行軌道建設,但是台南到現在還是成為六都,唯一沒有捷運的城市。台南市府表示,已經完成捷運路網規劃,預估在明年,提報交通部審議。之所以動作比其他縣市還要慢,主要是因為台南,不希望捷運成為財政壓力。而目前的路權形式確定要走高架,並鎖定中運量系統,也不排除以外包方式委託給高捷,或者是其他公司經營。只不過到現在,還沒有興建,就已經有人反對。
體檢全台軌道建設,今天要來看的是台中鐵路高架化,北從豐原站,南至大慶站,2018年10月全線通車。不過,大慶站往南的烏日地區,就恢復平面鐵道,當地民眾長年受塞車和安全問題困擾,要求台中市府,把高架化往南延伸。不過,目前中央和地方的規劃不同調,仍舊沒有共識;而彰化市也已經推動鐵路高架化多年,並將規劃送國發會審查,不過,還是有部份需要再修正,有學者建議,軌道建設,應該做跨縣市的區域規劃,運輸網才能更完整。
今天體檢全台軌道建設,要來看的是台中捷運綠線在3月25日終於重啟試營運,4月25日正式通車。不過去年試營運六天,曾發生車廂間的連結器斷裂。而在台灣大道上的藍線,目前雖完成綜合規劃,但總經費大幅提高。另外3月通過可行性研究的機場橘線,也面臨施工和價格高昂的難題,讓台中捷運挑戰不少。
不少縣市有意爭取建設捷運,不過,路線、站體地點該如何規劃和選擇,如何能兼顧便利性、運量還有民意,都是一大課題。像是桃園機場捷運從2017年開始通車,運量大多集中在大站,但是沿線小站人潮稀稀落落,有的站體一天甚至不到3百人次進出。另外,要準備興建的捷運萬大樹林線,站體設在人多的地方,則是有部分居民不滿空間環境被限縮以及噪音等問題。
前瞻軌道計畫,共有五大主軸,要打造台灣的綠色運輸,8年投入4200億,軌道建設佔比超越公路,包括了都市推捷運,高鐵、台鐵連結成網,還有台鐵升級改善東部服務,以及鐵路立體化等等。各地方積極提出建設計畫,要搶預算並向中央喊話。不過,曾經參與審議的學者擔心,就怕夢想大過實際。公共電視台將推出系列報導,體檢全台進行中的各項軌道計畫。
台北市居住成本高造成擠壓效果,許多人搬離台北,根據北市民政局最新統計,台北市人口今年1月跌破260萬,跟5年前相比大減10萬7千人,信義區更是行政區人口流失之冠。 座落在台北市信義區,號稱全台最貴的陶朱隱園,據傳每戶售價要18億元,成為台北豪宅指標建築。不過台北首都房價居高不下,形成擠壓效果,不少人選擇搬離。根據北市民政局最新統計,北市人口今年1月跌破260萬,跟5年前相比大減10萬7千人,信義
近兩年半,台鐵發生過9次斷軌或裂縫事件,如今又傳出有2017年採購的5輛工程維修車,在交車後經2次驗收還是沒過關,恐遭解約。上午台鐵發聲明回應,5輛工程維修車將會在11月安排試驗。 今年5月19日,台鐵發生成功站重大鐵道事故,斷軌長度達44公分還讓兩列車通過,引發各界批評。有立委指出,台鐵三年內已發生九次斷軌事件,不僅如此,新購巡軌車已採購5年,卻歷經11次驗收不過。不只如此,2017年採購5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