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召開台鐵改革公聽會 運輸學者:增加獲利才會有安全

薛宜家 林志堅 溫嘉楷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鐵太魯閣事故後,立法院今天舉辦改革公聽會,多位學者直言,台鐵有今天是國家錯誤政策堆疊導致,即刻就要不怕反彈開始改革,讓台鐵有獲利、有士氣、有人力,才會有安全。

重回太魯閣事故現場,工程車摔落的邊坡已經築起圍欄,上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人員也進入事故現場拍照,台鐵道班人員則持續在清水隧道南段巡檢。整起事故目前由檢調和運安會著手調查,不過現在卻傳出雙方對彼此不滿,一邊認為對方「講太多」,一邊認為對方「辦太慢」。
 
針對出事太魯閣號行車紀錄器畫面爭議,運安會副主委許悅玲表示,「所以我們(公布)的畫面,考量到這個(偵查)需求,所以就做了適當的裁切,那我們跟花檢那邊其實都有良好的溝通管道。」
 
花蓮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周芳怡說明,「在撞擊前曾有一人出現在鐵軌旁,但是因為這個畫面非常的短暫,而且受限於攝影的角度以及畫質,所以我們是沒有辦法查明這個人的身分。」

運安會強調,過去在還未改制的飛安會時期,針對重大案件都有與檢調合作的經驗,絕對沒有外傳的不合。
 
台鐵在接連經歷普悠瑪與太魯閣事故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也召開了改革公聽會,有交通學者直言,行政院現在宣示台鐵企業化,是鄉愿的作法,台鐵累計虧損已經四千多億元,沒錢沒人沒士氣,難保悲劇不再重演。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中心副主任鍾慧諭認為,「台鐵的這個狀況其實我相信他是累積了三十年,我們政策對他的錯誤對待所造成的,今天台鐵我們不應該只有指責,票價的調整其實我們應該調整,我們的所得水準去調整,避免政治上的干擾。」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則分析,「政府大概就會擔心員工反彈,政府會擔心這個選舉考量,那行政院提出的台鐵企業化,我個人是認為他是一個比較模糊鄉愿的概念,我建議直接就是講清楚就是國營公司化。」

學者建議,台鐵的優勢是環島、站區深入高鐵到不了的城鄉,但過去幾年都市鐵路立體化政策讓路線容納量減少,站區開發牛步,是錯誤政策。台鐵除了組織文化改造,更要加速各站區開發讓商場進駐帶來人潮,才有可能持續增加獲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