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團赴政院抗議 批政府漠視移工人權
郭品慈 沈志明 鍾建剛 /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天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勞團上午在行政院外大聲疾呼,希望政府重視移工人權。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壟罩下,大量攀升的移工確診案例,也讓輿論將矛頭全指向移工。對此勞團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政府長年默許仲介與醫管公司卸責,讓移工背負防疫缺口的罪名。
勞團在行政院外舉白布條抗議,痛批政府漠視移工人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指出,移工在台灣的居住環境奇差無比,近日發生108位移工確診、大通鋪管理爆出問題,輿論卻把問題指向最低階、最沒力量的移工;移工宿舍跟惡劣環境畫上等號,除了是疫情期間的重大隱憂,也是政府應該重視的問題。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鄭少書表示,「外勞宿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常常跟工廠附在一起。工廠有什麼?工廠會有很多的易燃物,易燃物一燒起來,鐵皮工廠因為它受熱會倒塌,就會全部人跟貨全部倒在裡面,我們消防員進去甚至也可能受困,自己也可能出不來。」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表示,「台灣使用外勞31年,這31年他們住在哪裡?可能今年這個時間它可能是一個非常壞的時候,但它也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去看到、去解決這個長年以來的問題。」
疫情期間也發生不少移工入境檢疫後,雇主仍對境外感染恐慌,不願意移工進入家庭。勞團認為,這是因為防疫資源沒到位,雇主不敢冒風險。防疫責任不該轉嫁到雇主跟移工身上,而是應將移工納入國家長照體系、統整管理。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表示,「輿論上會一直指責這個移工是一個所謂的防疫的破口,其實就是因為在這個疫情之下,我們才發現,OK,原來他們(移工)是一個人,他們會感染。真正的防疫破口,其實是我們社會長期對他的漠視。」
勞團認為,防疫所需條件,包括拉開社交距離、工作步調調整,對移工的工作性質和環境都是一大挑戰,呼籲政府應扛起責任,改善移工人權問題,讓落實防疫不是淪為口號而已。
勞團在行政院外舉白布條抗議,痛批政府漠視移工人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指出,移工在台灣的居住環境奇差無比,近日發生108位移工確診、大通鋪管理爆出問題,輿論卻把問題指向最低階、最沒力量的移工;移工宿舍跟惡劣環境畫上等號,除了是疫情期間的重大隱憂,也是政府應該重視的問題。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鄭少書表示,「外勞宿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常常跟工廠附在一起。工廠有什麼?工廠會有很多的易燃物,易燃物一燒起來,鐵皮工廠因為它受熱會倒塌,就會全部人跟貨全部倒在裡面,我們消防員進去甚至也可能受困,自己也可能出不來。」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表示,「台灣使用外勞31年,這31年他們住在哪裡?可能今年這個時間它可能是一個非常壞的時候,但它也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去看到、去解決這個長年以來的問題。」
疫情期間也發生不少移工入境檢疫後,雇主仍對境外感染恐慌,不願意移工進入家庭。勞團認為,這是因為防疫資源沒到位,雇主不敢冒風險。防疫責任不該轉嫁到雇主跟移工身上,而是應將移工納入國家長照體系、統整管理。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表示,「輿論上會一直指責這個移工是一個所謂的防疫的破口,其實就是因為在這個疫情之下,我們才發現,OK,原來他們(移工)是一個人,他們會感染。真正的防疫破口,其實是我們社會長期對他的漠視。」
勞團認為,防疫所需條件,包括拉開社交距離、工作步調調整,對移工的工作性質和環境都是一大挑戰,呼籲政府應扛起責任,改善移工人權問題,讓落實防疫不是淪為口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