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歷史建築 日海軍燃料廠啟動修復

位在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近日啟動修復第一期工程,廠區內以高達60公尺的大煙囪為地標,更是目前世界上少見,最近準備開始整修。

占地約1公頃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由於面積太大,修復工程沒辦法一步到位,去年先進行其中6棟眷舍修繕,為了讓附近民眾和更多人,也能一同討論未來如何利用,29日在基地內舉行第一場座談會,希望聽聽在地人聲音。

附近居民表示,「聚落形態跟全台灣從北到南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這樣的聚落型態、他們生活型態,是應該要被保留下來。」

學者指出,這裡是從日據時代就留存下來的遺跡,後面成為國軍安置眷屬的地方,有獨特歷史背景,希望文化單位多加重視。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趙家麟表示,「一個生產空間跟居住空間可以結合在一起,這個在台灣是非常少見的景象,所以當時這個能夠被國防部保留下來,它的特殊性是非常高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ICA副主席陳朝興表示,「閒置空間再利用,或者是古蹟把它恢復成原形,再把原來廠房蓋回去,一點意義都沒有。重要的是生命真實過程中間,它應該某種程度被保留,做為一種遺址性的形式。但是在內容上必須要能夠把當時候的情境,讓後面的人有機會可以接近它。」

市府文化局表示,目前第一期工程主要是進行廠房結構加強,針對民眾和學者的意見,會帶回做進一步的討論,未來也會透過計畫,讓這裡能形成原始眷村聚落面貌。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