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範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手下的Haskins實驗室合作,成立「大腦的發展佮學習」的聯合實驗室,用幼嬰仔學習言語的過程,來當做頭一項研究計畫。這馬結果顯示講,六月日的紅嬰仔,毋免用甲一分鐘,就通學會曉啥麼物件,會出啥物聲,可見幼嬰仔學習的能力,實在是一度讚。 六個月大的台灣寶寶,戴上裝有「近紅外線血氧監測系統儀器」的帽子,看到彩色圖片、聽到聲音,不到一分鐘,學會物體和聲音連結,已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台師大講座教授 曾志朗== 其實三、四個月就已經開始 對語音都有反應的 所以這些東西 都是在很早的時候 我們腦神經就在整合 透過測量血氧濃度變化,推估嬰幼兒的大腦活動,是台師大與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合作的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第一個研究計畫的初步成果。接下來,將針對0到2歲、 2到7歲,以及7到12歲,分別探討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的發展階段。 ==耶魯哈斯金實驗室主任 Kenneth Pugh== 許多研究顯示 導致孩子在學校 學習成就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與4歲以前的神經發育里程碑的 軌跡息息相關 ==台師大講座教授 曾志朗== 醫院是從治療的觀點 說看他有行為的一些缺失 但是那些缺失必須要有 真正的認知科學的人 認知心理學的人好好去看 為什麼有的老人較早失智,到了幾歲,卻沒有該有的語音知覺能力,這個跨國,擁有多國傑出科學家的實驗室,希望從嬰兒時期,追尋腦神經發展,找到部分答案。 記者 林曉慧 沈志明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