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李家同:新課綱與入學辦法令人困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08課綱上路引來各界熱烈討論。學者李家同在今天表示,他認為「新課綱」和「入學辦法」令人很困擾,而且也很擾民。因為強調素養的課綱內容包山包海,反而會拉大城鄉差距,因為偏鄉學生知識很常只來自於課本。針對這種說法,國教署也回應,課綱內容多元而且適才適性,反而容易讓學生找到自身發展優勢。

台北商業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說:「(補習班廣告)要大家去這家補習班補習,如何應付108課綱,那這個使我感到非常難過。」知名學者李家同提到對108課綱的看法,認為新課綱和甄試等入學辦法,相當擾民,也令人困擾,尤其強調「素養」的課綱,內容包山包海,反而拉大城鄉差距,因為偏鄉的孩子,知識往往只來自課本。

李家同表示:「有教無類就是說你這個人沒有素養,我還是要教你呀,比方說我現在舉個例子,很多的數學家你問他有沒有素養,他從來不參加社團,他從來不做志工,他什麼都沒有,可是他是偉大的數學家,那你說,你就不要來唸,這樣對不對呢?」

李家同也認為,教育部以應付科技的快速變化為由,讓新課綱弱化必修、強化選修,對偏鄉或資源缺乏的學生來說,也不公平,倒不如恢復聯招。

國教盟理事長王立昇說:「所以我們是希望說這個比例呢,能夠至少恢復到50%的這種考試入學,讓有一些孩子,他們還是可以經由一個公平公正、讓他們努力看得到收穫的這樣的管道,進入他理想的校系。」

對於李家同及教育團體的看法,國教署強調,新課綱反而容易讓孩子找到自身的發展優勢。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其實新課綱是給學校發展特色課程的機會,反而可以讓每一個學校,依它自己在地特色發展課程,然後找到孩子的優勢,去發展孩子的那個特殊專長。」

國教署強調,選修課程多元,反而可以讓各校依據在地特色,發展課程,不只接地氣,還找到孩子的優勢。尤其如果教學的老師在教材準備上,能以通俗的字句來講解,更容易讓孩子吸收。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