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

  • 中國近代史權威史景遷教授 在美辭世享壽85歲

    |政治

    中國近現代史、權威學者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25日逝世,享壽85歲。作品《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更成為近代中國史的標準教科書,作品非常暢銷,2009年曾到中研院擔任「傅斯年講座」,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盛讚史景遷有天賦,是最會講故事的史學家。

  • 新課綱略古詳今 中國史不見史記、三國

    |

    108課綱國中二年的課程,有歷史老師表示,以教材來看,中國的上古、中古時期內容減很多,就連三國史也找不到;但也有老師認為這是給老師有更多運用的空間。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強調,這是要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而不是去中國化。 翻開歷史課本,閱讀重點知識。但因為108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所以今年八年級學生的新課本,中國上古和中古時期的內容會大幅縮減。 學生說:「因為上古在國小就教過,所以這次直接從夏

  • 國教歷史課綱去中國化爭議 學者抗議

    |

    對於12年國教新課綱,現在正進行社會課綱審議。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部分納入「東亞史」脈絡討論,被質疑是「去中國化」,今天有學者公開呼籲,說這樣排不適合。 歷史、東亞史等學者代表們接連發言,反對12年國教新課綱的高中「歷史」課綱,把中國史放入東亞史脈絡討論。有學者認為,東亞史屬於「區域歷史」,不適合國高中階段的學生。 台師大東亞系教授張崑將認為,「我們的國高中,它是一個純基礎知識的歷史教育

  • 歷史新課綱採「分域」架構 突破本位史觀

    |

    教育部課審大會,進行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審議,通過草案中,將採台灣、中國、世界等「分域」。中國史方面,國中歷史維持編年方式教學,高中歷史改採專題式教學。 經過一連三天、七場次審議,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12年國教社會領域歷史課綱草案,將採「分域」架構設計進行。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分域的設計,主要是希望能夠突破過去單一區域的歷史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高中得以專題為架構,以中國與東亞的

  • 社會科新課綱審議 學生提案增台灣史、轉型正義

    |

    為了趕在八月底前審完12年國教新課綱,教育部課審大會11號開始,連三天進行「社會領域」課綱審議。攸關於轉型正義、國中歷史的台灣史比重、加上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取代編年史,以及用東亞脈絡解讀中國史等議題,預料會進入激烈攻防爭論。 訴求傳統領域不分公、私有,原民團體在凱道、二二八公園附近露宿紮營超過五百天,期間陸續舉行各種活動,要讓大家更加了解訴求。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相關討論,也出現在教育部課審

  • 12年國教課審大會 今起連3天7場

    |

    教育部課審大會,要拚8月底前完成12年國教新課綱審議,從11號上午開始,更是連續三天舉行七個場次,審查社會領域課綱。其中,台灣史比例,及性平教育,估計會是討論的重點。 拉著行李箱,課審委員們陸續進入國教院台北院區。教育部課審大會從11號開始,一連三天七場次,審議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除了高中課綱中國史將放入東亞史脈絡討論外,課審會學生代表提案,希望國中課綱的台灣史時數不能低於1/2。 教育部課審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