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自然生命力 野化庭園風潮方興未艾
施慧中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回歸自然,現在家裡的庭院也可做到,在美國就興起「野化庭園」,也就是不刻意修剪植物,回歸原始野生的原貌,這麼做之後,真的吸引到野鹿來拜訪。
退休人士安娜伯格住在美國華府,距離地鐵站只有一分鐘的市區,但每天卻都在鳥叫蟲鳴的愉悅聲音中醒來,因為她家的庭院植物茂密,都是在地原生種的花草樹木,不刻意修飾干擾,呈現大自然野生的原貌。松鼠,蝴蝶,野鳥把這裡當成家,甚至連野鹿都曾經來拜訪,這樣的庭園被稱為野化庭園,跟一般住宅區,清一色修剪整齊的翠綠草坪很不相同。
野化庭園屋主安娜伯格表示,「我們讀過相關資料,我們知道在草坪施加化學物質,讓它們長保翠綠是無益的,孩子們在上面玩耍也不好,對整體環境也不好。」
同一個社區不遠處的鄰居吉姆,跟安娜柏格一樣支持野化,兩家庭院也都拿到國家野生動物棲息地認證,表示園內有水,有食物,不使用化肥殺蟲劑,讓周邊生物跟人類和平共存,吉姆.尼可拉斯說,「所以我準備了讓鳥可以築巢的地方,特別是在冬天,當他們要養育後代,我也準備了鳥食,隨時保持乾淨,讓牠們有地方吃東西。」
華府往西北走50公里外的巴爾的摩,一個因為社區人口凋零,整排廢棄無人居住的排屋,成為科學家的野化實驗場。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環境科學教授史汪帶著學生,在高度都市化、已經非常貧瘠的土地上,種下在地原生種的紫錐菊,黑心金光菊等花草,假以時日竟然變得超乎想像的繁茂,土地康復,野鳥蜜蜂等動物也跟著回籠,春天授粉熱絡生氣勃勃,不過這樣的自然雜亂之美,不是人人都能接受。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環境科學家史汪說,「我們希望促進植物多樣性,這樣可以促使昆蟲種類也更多元,也能讓大一點的動物增加多樣性,鳥類的發展也許是最有趣的,另外一點是它看起來有點雜亂,看起來沒有管理,有些人還是會傾向於用修剪整齊的草坪作標準。」
不去干擾土地,讓成長與凋零自然發生,地球最真實的原貌下,還有一個物種也可能受到影響而改變,那就是人類。美國國家科學院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賓州費城市中心低收入區進行荒地再綠化之後,周遭槍枝暴力事件減少了三成,居民自覺的心理精神問題,跟對照組相比也減少了六成。

退休人士安娜伯格住在美國華府,距離地鐵站只有一分鐘的市區,但每天卻都在鳥叫蟲鳴的愉悅聲音中醒來,因為她家的庭院植物茂密,都是在地原生種的花草樹木,不刻意修飾干擾,呈現大自然野生的原貌。松鼠,蝴蝶,野鳥把這裡當成家,甚至連野鹿都曾經來拜訪,這樣的庭園被稱為野化庭園,跟一般住宅區,清一色修剪整齊的翠綠草坪很不相同。
野化庭園屋主安娜伯格表示,「我們讀過相關資料,我們知道在草坪施加化學物質,讓它們長保翠綠是無益的,孩子們在上面玩耍也不好,對整體環境也不好。」
同一個社區不遠處的鄰居吉姆,跟安娜柏格一樣支持野化,兩家庭院也都拿到國家野生動物棲息地認證,表示園內有水,有食物,不使用化肥殺蟲劑,讓周邊生物跟人類和平共存,吉姆.尼可拉斯說,「所以我準備了讓鳥可以築巢的地方,特別是在冬天,當他們要養育後代,我也準備了鳥食,隨時保持乾淨,讓牠們有地方吃東西。」
華府往西北走50公里外的巴爾的摩,一個因為社區人口凋零,整排廢棄無人居住的排屋,成為科學家的野化實驗場。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環境科學教授史汪帶著學生,在高度都市化、已經非常貧瘠的土地上,種下在地原生種的紫錐菊,黑心金光菊等花草,假以時日竟然變得超乎想像的繁茂,土地康復,野鳥蜜蜂等動物也跟著回籠,春天授粉熱絡生氣勃勃,不過這樣的自然雜亂之美,不是人人都能接受。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環境科學家史汪說,「我們希望促進植物多樣性,這樣可以促使昆蟲種類也更多元,也能讓大一點的動物增加多樣性,鳥類的發展也許是最有趣的,另外一點是它看起來有點雜亂,看起來沒有管理,有些人還是會傾向於用修剪整齊的草坪作標準。」
不去干擾土地,讓成長與凋零自然發生,地球最真實的原貌下,還有一個物種也可能受到影響而改變,那就是人類。美國國家科學院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賓州費城市中心低收入區進行荒地再綠化之後,周遭槍枝暴力事件減少了三成,居民自覺的心理精神問題,跟對照組相比也減少了六成。
